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就业/招聘小程序
咨询电话: 010-66083178(工作日8:30-17:30) 请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秀秀
010 -66083178
www.qxwq.org.cn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
内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
大赛作品详情

作品名称:多功能搜救机器人
学校名称:烟台大学
参赛队伍:多功能搜救机器人
参赛学生:李法民 刘金城 崔强  
指导老师:王娇 朱彬  

详细说明

结构说明。多功能搜救机器人主要有机身部分、驱动部分、机械臂组成。机身采用“双层机身+可活动食物箱”式设计,装载有运动、控制模块。上层机身装有双摄像头,观察前进方向以及四周的废墟情况,传输废墟的实时影像;下层机身主要盛载动力输出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机械手由液压系统控制,功能为辅助机器人前行、抓取食物、辅助探测等。机器人采用“主履带+副履带”驱动方式,有平地行走、废墟行走两种状态。

工作流程。多功能搜救机器人进入震后废墟,利用利用3D扫描仪和超声波传感器以及内载智能芯片进行3D地图的绘制工作,同时将信息反馈给操作平台;通过超宽普雷达生命探测技术检测生命信息,发现生命信息后,立即向操作平台发射信号,反馈受困者坐标;机器人分析受困者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方便向受困者递送食物和水进行施救;释放电子标记小球,继续前进搜索生命信号。

创新性。机器人发现生命信息就地释放电子标记小球。小球落地自动打开弹射装置,记录自身坐标并反馈控制系统,同时发光、发声,便于搜救人员寻找,打破了传统机器人原地等待模式,提高效率。

先进性。机器人采用最先进的超宽谱雷达生命探测仪、3D激光扫描系统、超声波传感器、红外测温仪等装置,使机器人能够在探测生命信号的同时,绘制三维环境图,反馈废墟实际情况,为救援人员提供更有效信息,使其更高效的完成搜救任务。

实用性。结合先进设备与技术,以及电子标记小球的灵活性,使多功能救援机器人更好的适应废墟环境,更迅速、更准确的确定遇难者,极大的提高救援效率,为救援工作提供更充足时间,充分发挥其实用性。


找人才
千校人才小程序
找工作
万企岗位小程序
一键咨询
注册简历
查询
资料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