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云》费翔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
它不停的向我召唤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
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
归来吧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归来哟
别再四处飘泊。。。。。。
这首著名歌手费翔演唱的《故乡的云》能勾起很多在外游子的乡愁,唤起遗失的民俗;同样,
习总书记说过“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乡愁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还会想念这个地方”。民俗乡愁,是人们对过去生活和对从小长大的故乡一种独特的眷恋,是一种情感体验,是一种文化记忆和象征。而传统民俗,是我们红色文化的一个重要依托。
本作品 设计由70周年为底蕴,倡导红色文化为基础的民俗宣传,设计新颖,简约又不缺意义。通过舞狮醒狮寓意中国已不是一头沉睡的狮子,民俗文化深远影响,可一些民俗相关建筑得不到保护,破环严重,作品呼吁丰富文化内涵才能持续发展民俗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民俗旅游应以文化为核心,不断挖掘和丰富文化内涵,方可持续发展。同时旅游是靠文化来支撑的,民俗旅游更是如此。红色文化是民俗旅游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对其的挖掘和发展是推进民俗旅游发展的基本条件。民俗旅游也将失去其精神内核,只是一般意义层面的旅游消费。
作品倡导:
第一、尽量维持民俗的原文化场景,切勿过分商业化。在一些民俗旅游景点,一些比较正式的节庆民俗和婚俗、礼俗甚至祭祀风俗,被搬上舞台,每天重复演出,以满足游客了解当地民俗的愿望。民俗文化展现的主要载体是人,并不是高科技的舞台和精心设计的剧目。民族特色和民俗的展现需要有其自身的空间维度和文化场景,离开日常生产环境的民俗文化是一种无生命力的文化。要保持特色民俗旅游的生命力,就应该在原生态的民俗生活中挖掘出富有特色的、可供观赏的民族文化资源,经过原住民、规划者、民俗文化表演者及游客的共同参与开发,进而形成品牌旅游产品。例如,根据时令变换的农忙农耕活动、采茶活动、春节期间舞龙灯划龙船等等。
第二、保持文化本真性,遵循民俗文化法则。民俗旅游兼具经济和文化属性,民俗旅游在保持其文化“本真性”的同时,也必然应遵循经济规律和文化法则。例如,保持原村落自然形态为民俗文化提供充分的展现环境,将村民日常的生产生活包装为旅游内容,配合以寻找乡愁文化作为营销口号。但是,有些地区的民俗景点为了吸引和迎合游客的寻求刺激和猎奇心理,将神鬼地狱等东西视为民俗,并修建“龙宫”、“阴曹地府”等,并用高科技制造出一些血腥和恐怖场面,以达到刺激游客的目的;有些甚至在民俗表演过程中加入色情和暴力等成分,对目的地的社会风气和民俗文化本身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这些随意“制造”、改动内容和表现形式的“伪民俗”不但亵渎了真正的民俗,而且容易误导游客对民俗文化的理解,更无法让游客领会到当地丰富而深刻的民俗内涵,严重背离了民俗文化的“本真性”
第三、提倡全域文化,持续创新民俗旅游产品。作者走访了很多地区的民宿村落或者民俗景点,孤零零的单体伫立在那里,出了门方圆多少公里没有相应或类似的民俗配套,甚至了无人烟。显而易见,从一开始的产品设计就缺少了从整体空间展现民俗文化的思路,只注重局部民俗文化资源的利用,而忽视整体民俗环境的衍生和整合利用,更谈不上深层次挖掘民俗文化资源的区域优势。如果无法形成流动着民俗文化情愫的旅游景观体系,让民俗旅游活动依然处于普通餐饮、住宿和附近景点游玩“三板斧”,从何谈起让游客的记忆留存和长期稳定增长。迪士尼乐园建园60几年来,为何长期在游乐业立于不败之地,其成功的秘诀就是具有不断挖掘和创新的精神
中国民俗文化博大精深,若置文化内涵于不顾的随心所欲、粗制滥造,不但违反了商品化原则,更不可能获得长远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