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
红色是中国的颜色,这种颜色不单单具有着革命的意义,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喜庆,团聚的象征。每逢过年过节,中国人用春联,爆竹等来庆祝,这些东西往往都是红色的。文化我想到了中国传统的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而在二十四节气中冬天的节气中最有红色气息定是冬日里的节气了,随着天气的变暖人们更需要着一抹红色给生活增加一些暖洋洋的气息。人们张灯结彩,也是希望这红色能给冬日里的人们带来暖洋洋的感觉。看那冬日的梅花,春联,灯笼,中国人民几千年来都在冬日里用这些方式庆祝这些日子,将红色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我选择了三个节气作为此次海报的主题来表现,分别是:小雪,大寒,冬至。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的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小雪落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二是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来年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三是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因此俗话说“瑞雪兆丰年”,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小雪时节正是梅花开时,冬日里的梅花,中国人视赏梅为一件雅事。
冬至: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冬节盛于唐宋。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明、清两代的冬至日,皇帝要举行祭天大典,谓“冬至郊天”。民间在这一期间同样有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故而冬至才被称为“小年”。
大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兹大寒一过,新一年的节气就又轮回来了,正所谓冬去春来。大寒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和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所谓“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