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舞飞天
霞光飞舞 晕染壁上梵音
敦煌飞天几世 轮回须弥浄心
我抱着琵琶 静谧徘徊冥思
美丽舞者轻摇 霓裳近在咫尺
我愿意 为你弹奏一曲
借千年神韵藉此相遇
琵琶,被称为民乐之首,亦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起于秦朝,盛于唐代,承传于明清之期,历史悠久。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怀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建而消逝。亦在唐朝最为鼎盛。
这两者皆为非遗文化,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两种元素,此海报便是这两种文化元素的联名宣传海报。
海报的下方的三张图片分别是采取三个有关琵琶的经典故事。
首方为昭君出塞,说起琵琶,很多人会想到我国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沉鱼落雁”中“落雁”的典故则是王昭君在出塞途中弹奏一首《出塞曲》,幽怨的琵琶声令人肝肠寸断,就连天上飞过的大雁,看见她的美貌,听见凄凉的琴声都纷纷地掉落在地上。
左手边为裴兴奴,唐代是琵琶发展的高峰,涌出了大量的琵琶演奏者和乐曲,如唐代世居长安的曹保,其子曹善才,其孙曹纲,都是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为世人所推崇,诗人对其高超技艺亦多有诗作赞颂,曹纲的演奏,右手刚劲有力,“拨若风雨”,另与之齐名的裴兴奴则左手按弦微妙,“善于拢捻”,故当时乐坛有“曹纲有右手,兴奴有左手”之誉。裴兴奴曾是长安城著名的琵琶女, 儿时从师学艺,弹得一手好琵琶,是长安城里第一个有名的歌女,亦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白居易《琵琶行》一文中的歌女。
右后方为著名的垓下之战,琵琶曲中的代表曲目中的,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同样都是取材于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
而最后方隐约可见的便是长安城,琵琶与敦煌壁画的共同点便是在唐朝时期达到顶峰,成就了最辉煌的时刻,这便是两种元素的联系交点。
反弹琵琶,原自敦煌壁画中的一种舞姿造型;喻指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从反面看问题,与常规事物对着干。亦是一种思想的创新。
采用敦煌壁画是因为它在唐朝最为辉煌,很多东西他都是通过那个时期研发去塑造出来的,就想到可能是要用到敦煌的这种最辉煌的时候来表现整个唐朝的这种最辉煌最发达的一种文化,然后在融合在我们的这个琵琶的整个画面当中形成了我们今天现在看到的这个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