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性质
本课程所有汽车专业包括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服务与营销、汽车改装技术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汽车常用工程材料、常用机械传动、常用机械零件与标准件、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它以培养学生处理一般汽车机械问题为主要目标,同时也为后续汽车制造技术、车身修复与涂装等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2.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与定义,熟悉公差与配合标准和标注,;了解一定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学习的一般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理论教学、课外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汽车机械设计能力;
2)掌握公差配合的相关知识;
3)掌握汽车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
4)掌握汽车常用机构的基础知识;
5)掌握汽车常用传动装置的基本知识;
6)掌握汽车轴系零件结构及选用方法;
7)掌握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1)能够了解、熟悉和掌握汽车工业中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等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选用、分析基本机构的能力;
2)能够了解、熟悉和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和简单设计计算方法,并初步具有选用和分析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3)能够了解、熟悉和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在以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3.素质目标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人民在汽车机械历史上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进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感受汽车机械设计成果的美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以此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4)养成踏实、严谨、进取的品质及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