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皮影,甘肃省环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环县道情皮影是秦陇文化与周边族群文化相融合,古老的道情与皮影相结合的产物。相传产生于宋代,明、清时期得到了发展,尤其是清末经“环县道情皮影大师”解长春的改革、创新和完善,使这一民间艺术达到鼎盛。皮影民间俗称“灯影戏”“小戏”“老道情”,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中,采取“借灯、传影、配声以演故事”的手段,“集中华皮影之大成,撷当地道情曲艺之精华”,融民间音乐、美术和口传文学为一体,成为当地人民倾诉情感、丰富文化生活和承担祭祀、过关、还愿、节庆等习俗的综合性艺术。主要表演道具有皮影和影窗。皮影,俗称“线子”,用牛皮刻制,有人物、动物、神怪、大小场景等。造型极为丰富精美,人物造型按戏曲的生、旦、净、丑行当设计。影窗,俗称“亮子”,一般高3尺,宽5尺,最高不过4尺,宽不过6尺,以白纸作幕,以便单人操作。其次为油灯一盏,用以映射影人和表演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