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电力行业标准(DL/T879-2004)、电力安全工作规程(GB26860-2011)和国家电网标准化配置工作的通知(基建安质[2017]2号)等多项文件中明确规定:在高压检修过程中,必须使用临时接地线。
然而现有的接地线技术存在外表裸露、随意拆卸、误拆误触、容易丢失、难以监管等安全隐患,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8年度事故分析报告显示,仅过去的一年发生电力人身伤亡责任事故39起,死亡40人,发生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电力设备事故14起。且根据分析,目前全国正在使用传统接地线169万余支,巨大的使用量使得安全隐患加剧的同时,也带来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一旦检修过程中发生意外送电,接地线会将电流引入大地,使得施工段导线不通电,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所以称接地线是一线工人的“生命线”。一套接地线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接线端、接地导线、接地端。其中,接地端与接地导线连接,再通过接地线夹与地面或铁塔上的固定接地点相连,达到接地效果。一旦接地线夹出现松动、接触不良或丢失,将无法达到保护效果。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接地线防丢失技术调研可知,目前尚无防地线丢失专用设备,因此由于地线意外丢失所导致的触电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已经成为电力行业安全运维的痛点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项目开展“安全卫士——智能接地终端装置设计”的研制,装置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1)所挂装的接地线一旦丢失、松动或误拆卸,终端便会发出报警信号,警示工作人员接地线已失去可靠接地,便于工作人员对接地线的检测,有效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2)终端配备有GPS+GPRS模块,具有位置定位和UDP传输功能,同时具备终端检测和信息发送功能,能够实时定位工作人员施工位置,并有效监控接地线是否挂接,确保现场施工人员严格执行电力检修规范操作。
(3)智能终端不参与接地时,可作为设备外壳放出点警示装置安装于高压设备处,当设备外壳由于故障异常带电时,智能终端能够发出报警信号,并将含有设备位置信息的报警信号上传电力调度终端,有效防止工作人员触电事故的发生,并及时对意外带电设备进行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