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结构设计
本设计便携式3D打印机为熔融沉积、利用高温将材料融化成液态,通过打印头挤出后固化,最后在立体空间上排列形成立体实物。采用了X、Y、Z独立运动,为了保证三轴运动精度,三轴均采用滚珠直线滑轨滑动,精密度高,传动效果好,运动阻力低。
本设计设计之初,为保证打印机设计结构精简,采用悬臂式结构,最大的创新点在于X轴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方轴,使得电机可以放置于底座之下,方轴的传动直接脱离连接电机,使得打印机电机都放置于底部,重心稳,不会晃动。这样设计,利用空间更加合理,使本设计的3D打印机体积更小,让本设计更加便携。
Z轴传动方式经过对比,采用皮带传动,相对于丝杆传动,成本低廉,反应速度快,经过同步轮减速使打印进度更高、结构更加紧凑。所以,采用皮带传动后,使本设计的3D打印机体积更小,让本设计更加便携。
Y轴将线轨沉于底座下面,采用隐藏式设计,外观更加简洁美观;并且本设计的打印平台为了体现便捷性,将打印平台缩小后,大大降低打印平台的重量,使得Y轴电机负载大大减小,让Y轴电机拖动速度更快,增加了本设计3D打印机的打印精度。
X轴采用悬臂设计,这样设计大大减小了打印机的体积,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方轴,将电机置于底部,减轻了悬臂的载重,再体现便携性的同时,不降低打印机的打印精度。
打印机送料方面,本设计采用了远程送料机,这样设计,使X轴上的挤出头的重量,减少了挤出头的惯性量,增加了电机拖动的加速度以及反应速度,使得本设计的3D打印机打印速度大大提高的同时也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3D打印机的打印精度。
热床方面,采用了磁性热床。磁性热床于传统采用的美纹纸相比,美纹纸在物件打印完成后,难以将物件从热床上取下,有时甚至要将热床上的玻璃拆卸下来,用铲倒将物件铲下。而本设计采用的磁性热床,分为两个部分,下部贴在热床表面,上部通过磁性与下部黏贴,并且上部表面有放翘边图层,当物件处于加热状态时,会与PLA表面粘合,打印完成后,只需取下上部,待冷却后即可直接将物件取下,这解决了传统美纹纸,黏贴过牢、拆卸麻烦的隐痛点。
为了保证专业级设备的稳定性,整体机架采用钣金件,与传统设备采用钢板件配套铝合金相比较,除了整机美观性上有所提升,在整机的制造成本上大大降低了。在整机的稳定性上与传统设备也无明显区别。下图为渲染后的整机外观,以极简的线条赋予工业设备一种干净利落的感觉。
2. 稳定的打印平台
传统FDM 3D打印设备的打印台面均悬臂支撑,在国际上较普及的两款设备:Makerbot及Ultimaker也均采用了这种结构,而很多专业级3D打印机采用了复杂的传动机构,导致设备制造成本上升之外,增加了制造难度。
专业级高效3D打印机采用了3丝杆布局,利用三根丝杆成等腰三角形布局,除了增加打印台面稳定性之外还,通过三根丝杆同步带闭环相连增强了平台移动的一致性。
3. 创新型材料
在打印热床上,采用了磁性柔性热床,除了保证打印过程中工件与热床紧密贴合,也方便物件打印完成后物件取下,相对于传统的美纹纸,有与打印物件粘黏度适中、拆装方便等优点。
4. 高效打印
本设计,整体从便携性出发,将X、Y、Z三轴上的载重,尽可能降低,这样在达到便携性的同时,还由于减轻X、Y、Z三轴电机上的负载,从而大大提高了本设计3D打印机的打印速度从而实现高效打印。
5. 合理的空间布局
本设计,通过联轴器、同步轮等设计,将电机等体积较大的元器件,都移置打印机底部,合理利用了打印机底部大量的空间,同时,也让打印机表面更加简介,看上去更加美观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