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就业/招聘小程序
咨询电话: 010-66083178(工作日8:30-17:30) 请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秀秀
010 -66083178
www.qxwq.org.cn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
内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
大赛作品详情

作品名称:鼹鼠型茶田土壤改造机创新设计
学校名称:武汉城市学院
参赛队伍:啦啦嘿
参赛学生:陈思桐 杜祉龙 陈妍  
指导老师:卢君宜  

详细说明

一、研究目的

基于茶叶对于土壤成分的细致需求,茶叶叶片对于光照的要求和肥料的需求十分精确,茶叶根部对于肥料的需求量高于枝干部分,且枝干部分不易过度施肥。但目前市面上对于茶叶施肥,多为人工施肥,人为施肥手段大多是把肥料作用于枝干部分,这样对于茶叶的收获成品有着一定的抑制作用,浪费了肥料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成品效果,而且人工劳作也非常劳累,往往事倍功半

虽然现在市面上商业化农田种植非常普及,但是这种种植方式会使一般的土地会发生富营养化,从可持续生态种植角度来观察的话农作物的生长反而会受到很大的抑制作用,所以土地的施肥量应该精确控制。因此,研发一款可以代替人工操作的机械设备非常有必要,可以直接从茶叶根部进行肥料投放,既合理地运用了肥料,又满足的茶叶根部肥料需求量高于枝干部分这一条件,并且保证了土地不会产生富营养化,达到经济效应最大化。


二、研究内容

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设计一款能够准确代替人工操作的机器人,精确控制茶田的施肥。经过大量考察与文献查阅,通过模仿鼹鼠的生理功能,从地下空间入手,再对施肥用量与施肥部位进行程序化设置与精准控制可以将施肥部位重点放在根部,避免对土地表面的过度施肥。这样既可以对于土壤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让茶叶根部的受肥料量高于枝干部分,也可以起到合理分配土地空间资源的作用,不会使土地的间作空隙过大或者过小。整体来说,本设计的鼹鼠型机器人主要实现几个功能:

1、将肥料在特地点适量的放出;

2、保护茶田土壤成分,不被破坏;

3、操作方面,便于携带。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当前世界上对于茶园施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穴施、沟施和根外追肥。

1穴施:主要用在幼龄茶园中。茶树种植后,茶树分枝还没有封闭前采用。在幼龄茶树的两茶株之间,离茶树10厘米左右的地方开穴,成龄茶树则开在茶株的两边,离茶树的距离,以树冠宽度为标准。开穴的部位要轮换。

2沟施:是茶园施肥最普遍采用的方法,基肥和追肥的沟施方法不同。基肥开沟2030厘米深,追肥开沟10厘米左右;坡地茶园施追肥,春季沟开在上方,夏季沟开在下方,轮换进行;施用追肥后要及时盖土。

3根外施肥又叫叶面施肥,是把化学肥料或微量元素的稀释液喷洒在叶面,经叶子气孔被植株吸收利用的一种施肥方法。

将肥料直接撒在土壤表面的撒施方式,容易造成养分流失,是一种不经济的施肥方式。但是对于茶叶施肥的专业性却没有什么机械设备,还只是仅限于人为施肥,高级一些的也只是使用施肥车,但是就算是这样对于土地的利用率也很低。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商业化种植方式,总体来说,劳动密集型,重体力而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加上经济作物种植优质的产区一般是高海拔高坡度缺灌溉施肥难等区域,因此这种种植方式的产量并不高。提高适种区域的产量才是根本解决之道。该区域一般竞争强收获季节统一,用地成本高,土壤易肥力消耗过度,土壤易板结。再者,农民的老年化越来越普遍,当今社会对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很有必要开发一款简单、实用、耐用、易操作的机械来代替人工操作。而本研发的设备可以在地下工作,使肥料在茶树根部发挥作用,极大减少对肥料的浪费,也保证了土地不会富营养化,使得茶叶有更好的生产效率,并且使土地被最大程度利用。


四、创新点和产品特色

1、使施肥这项原来耗费人力的农业变得简便,从原来的地面以上施肥转变与对于根部的直接施肥,使肥料直接作用于根部,使肥料得以更加简易的进入植物体内,使得茶叶的生长可以更加简易,肥料的使用更加直接;

2、改变国内外过于人力化的施肥方式,肥料的营养流失比较大,本设计采用模拟鼹鼠打洞动作,制作一款仿生机械实现松土、施肥等动作,可以降低人力的消耗,使茶农可以把给更多的精力放在茶叶品种的培养以及销售,同时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

3、提高茶叶的产量,增大经济效益。


五、产品概况

鼹鼠型茶田土壤改造机器人设计理念及工作原理
机器人是当今世界多种高新尖端技术的载体和集合体,其研发、制造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设计一款能够准确代替人工操作的机器人,能够精确控制茶田的施肥不仅节约了肥料并达到预期成品效果,还能节省人力。希望在未来能够置身于茶田中,完成艰苦任务。

.鼹鼠型茶田土壤改造机器人的设计方法及创新点

1.本设计思路来源于鼹鼠,经过大量的考察和文献查阅,我们发现鼹鼠的拉丁文学名就是“掘土”的意思,这种动物适于地下掘土生活。它的身体完全适应地下的生活方式,前脚大而向外翻,并配备有力的爪子,像两只铲子;身体矮胖,外形像鼠,耳小或完全退化,他的头紧接肩膀,看起来像没有脖子,整个骨架矮而扁,跟掘土机很相似。因此,通过模仿鼹鼠的生理功能,从地下空间入手,再对施肥用量与施肥部位进行程序化设置与精准控制,可以将施肥部位重点放在根部,避免对土地表面的过度施肥。

2.本设计思路来源于光纤铺设机器,现在的光纤的铺设机器就是从地下铺设轨道,使得光纤可以不用对于地面进行大施工。本设计基于该思路,运用仿生技术模拟鼹鼠钻洞对茶田进行松土与施肥,使设备可以直接作用于地下,将导管直接伸到植物根部的附近,其中释放的肥料可以直接作用于植物的根部。

.鼹鼠型茶田土壤改造机器人在茶田中优点体现

根据鼹鼠发达的前肢和灵活的在土壤中的生活能力可以直接从茶叶根部进行肥料投放,既合理地运用了肥料,又满足的茶叶根部肥料需求量高于枝干部分这一条件,并且保证了土地不会产生富营养化,达到经济效应最大化。鼹鼠型茶田土壤改造机采用中空管道结构,机器前端设有机械爪进行土壤采取,中部的内圈是中空管道,外圈是肥料储存仓,机器尾部的外圈是该机器的动力系统和控制中枢,内圈是管道,且该管道贯穿整个机器。

鼹鼠型茶田土壤改造机器人工作原理为:

在机器前端进行土地开采,装入机器,在机器内将土壤与肥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搅拌混合,再从机械尾部的管道内排出,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既不影响土地结构,同时也可以进行根部施肥,防止土壤板结,达到松土的效果。

找人才
千校人才小程序
找工作
万企岗位小程序
一键咨询
注册简历
查询
资料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