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大家好,下面从教学分析、设计思路、实施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展示和讲解。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
本次授课内容选自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三维特效》课程,结合动画行业发展最新趋势,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立足于动画行业强劲的人才需求形势,将课程分为MAYA布料、粒子、流体三个教学单元,学习MAYA布料系统、粒子系统、流体系统所模拟的生活中、自然中所形成的各类效果,课程内容是在三维模型及灯光渲染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整个三维动画制作流程的中间环节,也是三维动画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核心环节之一。
本次课选自第二个教学单元:粒子系统,重点是粒子系统中非线性动画的命令及调整。
学 时:2学时
2.教学对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为大二学生。
学习基础:前置课程为《Maya建模》、《三维灯光渲染》、《骨骼动画》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Maya软件操作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前一单元的学习,已掌握三维特效的制作过程及操作要求。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掌握鱼的模型制作及材质 (2)熟知鱼的非线性编辑及Mel语言 (3)掌握Locator对粒子的吸引及随机引力的设置 (4)了解粒子的模型替换及缩放 (5)熟知速率控制模型的旋转 |
技能目标 | (1)掌握舞台的新建方法 (2)能灵活运用文件素材结合Maya制作动画 |
素养目标 | (1)培养学生三维动画行业规范意识 (2)培养学生沟通与协作意识 |
重点 | 鱼的非线性编辑及Mel语言 |
难点 | Locator对粒子的吸引及随机引力的设置 |
二、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完成鱼群游动动画特效制作任务为主线,紧紧围绕三维特效里非线性动画的命令及调整等技能目标,借助信息化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利用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如网络教学平台、专业网站等进行信息化教学。
三、实施过程
课前,教师将学习资源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并通过课程平台、QQ群、微信群等方式发布课程学习通知。学生接收学习任务,根据发布的学习计划登录教学平台,根据任务书学习教学视频、教学材料,并通过网络查找三维特效资料。
课堂教学根据三维特效的制作过程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了三个教学任务。
课堂前5分钟,教师播放鱼群游动特效,观看鱼群游动特效,并思考分析鱼群游动的方式及影响因素,由此引出任务一:了解非线性动画的命令及调整。
课堂5-20分钟,教师提供信息资源:鱼群游动,让学生了解所要表现最终效果。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鱼群游动影响因素、非线性编辑及Mel语言、Locator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讨论情况,点评学生讨论情况。
课堂20-40分钟,进行任务二:掌握粒子特效中的群组动画在行业中的应用。播放视频,展示当下粒子系统群组动画在行业的最新应用。与企业专家进行现场连线,了解企业如何运用粒子系统制作所需特效,与学生进行现场交流互动,解答学生问题。最后组织学生在平台上进行在线测试,实时生成测试结果,分析易错问题并解答。
通过观看粒子系统在行业的最新应用视频,可以开拓学生眼界,让学生了解最新抠像技术的应用。与企业专家现场连线,克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局限性,扩展学习空间,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在线测试实时生成测试情况,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疑难问题当场解决,克服了课堂作业点评的滞后性。
课堂40-85分钟,进行任务三:运用MAYA软件进行鱼群游动动画效果的演示。播放教学微视频,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特效制作流程,尤其是命令及调整;教师现场操作软件演示,讲解知识点;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鱼群游动动画动画的制作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学生上传作品,教师在教学平台上点评学生作品,再次强调重难点。
最后,进行互动交流和在线评价、布置作业及预习下次课内容。学生在平台论坛上在线留言,教师回答学生在线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总结评价,引出下节课学习任务。同时让学生在线填写教学及学习评价表,在线评价克服了教学过程中评价的滞后性,便于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四、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完成鱼群游动动画特效制作任务为主线,紧紧围绕三维特效里非线性动画的命令及调整等技能目标,借助信息化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
1.利用教学平台、教学动画、教学视频等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完成鱼群游动动画特效制作任务,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化解了教学难点问题。
2.运用直播软件进行与企业的现场连线,教学不受空间限制,与企业专家直接对话。(跟企业专家提前做好沟通,有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
3.以学生为本,突出岗位技能: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以模拟自然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联系行业现状,通过企业真实项目,让学生以企业实际制作思维思考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动手实操,完成教学任务。
4. 边讲边练,讲解过程中随时关注学生出现的疑问,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