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设计》大纲
课程代码:0903242
学时:96学时(讲课:48学时;实践:48学时;实习:无) 学 分:3.5
执笔人: 讨论参加人:
审核人: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环境设计专业限选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和掌握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和一般规律,了解不同的地缘文化和人文背景,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进行园林建筑规划设计;并且培养学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建设出环境舒适,有较高美学价值的环境景观、环境设施来满足人的休闲、生活、工作需求。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 园林建筑基本知识(讲课8学时)
第二章 园林建筑特征(讲课8学时)
第三章 园林建筑形式(讲课8学时)
第四章 建筑结构与构造 (讲课8学时,实践16)
第五章 园林建筑思想(讲课8学时)
第六章 园林建筑设计(讲课8学时,实践32)
课程教学的基本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践作业。
(一)课堂讲授
主要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课堂讲授与实际训练相结合。
(二)实践
实践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掌握
实践课安排:
专业设计图纸5套
(三)考试环节
学生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5%+期末考试75%
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创新意识等
期末考试主要采用实践训练,为开卷形式。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刘滨谊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景观设计艺术》顾小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
《城市环境创造——景观与环境设施设计》,于正伦着,天津大学出版社
《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美]尼古拉斯·T·丹尼斯.[美]凯尔.D.布朗.刘玉杰.吉庆萍、俞孔坚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园林景观设计实践方法》.[美]莱诺·G·汉尼鲍姆编着.宋力(主译),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本课程与其他有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的先修课是:设计史、工程制图、透视学、表现技法等。
六、教学大纲
园林建筑
第一节: 历史发展
建筑作为园林的要素之一是中国园林的特点,已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园林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苑、囿中的台榭。
魏晋以后,在中国自然山水园中,自然景观是主要观赏对象,因此建筑要和自然环境相协调,体现出诗情画意,使人在建筑中更好的体会自然之美。同时自然环境有了建筑的装点往往更加富有情趣。所以中国园林建筑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同自然景观融洽和谐。
早期建筑为古建筑建立结构体系
“墙倒屋不塌”这一句中国民间的俗语,充分表达了上述梁柱式结构体系的特点。由于这种结构主要以柱梁承重,墙壁只作间隔之用,并不承受上部屋顶的重量,因此墙壁的位置可以按所需室内空间的大小而安设,并可以随时按需要而改动。正因为墙壁不承重,墙壁上的门窗也可以按需要而开设,可大可小,可高可低,甚至可以开成空窗、敞厅或凉亭。
♣结构
♣材料
♣构成
♣空间
园林是人们理想中的天堂,自然是园林需要着重表现的一方面,各民族的园林艺术都竭力表现出人工美与自然美的和谐,园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是中西方园林共同的特点
第二节 建筑用材
以木料无主要结构材料,土、竹、砖石为补充材料。一座建筑的形成是以选材确定其结构形式,从而产生形式上的特。
◈地理决定论
西方学界认为地理条件规定着民族性与社会制度,制约着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方向。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造就山水式建筑格局地理决定文化:如中国西北干旱,土地贫瘠,农业不发达,所以西北人型规格坚毅,吃苦耐劳,豪爽豁达;西北人饮食品种少,制作比较单调和粗旷,也产生了与之匹配的饮食文化,不讲究器皿,不注重吃相等。南方的气候土地等因素,南方物产丰富,人们饱食之余有了更高更多的讲究,注重文明礼节,性格平和细腻、儒雅,并产生与之适应的饮食文化等。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特点是园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完美融合,而这种融合的美与环境气氛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周围植物的配置及配置得体,可收相互因借,扬长避短之效,体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使景点变得更为完美。
建筑材料
另外中国园林建筑的设计也要考虑到建筑材料,传统园林建筑中有很多是采用竹木结构,竹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相关,在很多园林建筑中的亭子,走廊,小桥都能看见使用竹材和木材相结合的案例,而单独以竹材制作的竹亭、竹桥、竹廊、也很常见。
不同材料的建筑,不同的建筑形式
建筑是以中国长江黄河一带为中心,受此地区影响,其建筑形式类似,使用材料,工法,营造语言,空间,艺术表现与此地区相同或雷同的建筑,皆可统称为中国建筑。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幅员辽阔,各处的气候,人文,地质等条件各不相同,而形成了中国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尤其民居形式更为丰富多彩。如南方的干阑式建筑、西北的窑洞建筑、游牧民族的毡包建筑、北方的四合院建筑等等。
◈气候
◈雨水状况
◈构筑材料
◈技术力量
第三节 建筑思想
以中国古典建筑经典和文化为主线,内容包括中国建筑的美学思想和建筑经典与文化两大部分。建筑美学思想包括中国建筑的审美意识溯源、中国建筑的审美思想、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中国建筑的庭院式布局、中国建筑物的线条、中国建筑的装饰、中国建筑的风水说等知识;建筑经典与文化包括宫殿建筑及文化、坛庙建筑及文化、宗教建筑及文化、园林建筑及文化、民居建筑及文化等五个方面,以我国建筑经典实例详细介绍各种建筑的文化特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古典建筑的建筑特点和文化特色。
◈周易与建筑
周易哲学是中国文化思想源头之一,对于日常生活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对中国古代建筑建筑的形式和内涵更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先天八卦图式与建筑模式,后天八卦与建筑的法天象地构图,《易经》的“时中”与建筑的“择中”等等无不表明中国传统建筑和周易哲学具有着各种内在联系;从更深层来看,周易哲学里的立人之道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建筑学
◈儒家思想
儒家的“礼制”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建筑的平面布局
♣建筑的组合方式
♣建筑的体量
♣建筑的装饰
♣建筑的色彩
第四节 建筑功能
中国的现代园林建筑在使用功能上与古代园林建筑已有很大的不同。公园已取代过去的私园成为主要的园林形式。园林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园、风景区、城市绿地、宾馆庭园乃至机关、工厂之中。
一是造景即园林建筑本身就是被观赏的景观或景观的一部分。园林建筑是各种景区或者环境里面重要的构成元素,是体现传统文化和建筑文化乃至人文观念的重要载体。
二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造景
在景区或者其他修葺娱乐、观赏区域,经常需要一些赏景的驻足点,一方面方便人们观景,另一方面,给人们提供最佳的观景地点提示,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三是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
园林景观环境中,建筑具有多种功能,其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就是为人们提供休憩和活动空间。是园林景观环境以人为本和环境与人互动的重要体现园林景观环境中,建筑具有多种功能,其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就是为人们提供休憩和活动空间。是园林景观环境以人为本和环境与人互动的重要体现四是提供简单的使用功能,诸如小卖、售票、摄影等;园林景区具有多种功能,这是景区功能完善的重要保证,既要提供基本的观赏、休憩、娱乐功能,还要提供简单的使用功能,诸如小卖、售票、摄影、餐饮、卫生,甚至医疗、保卫等功能。那么就要有相应的建筑来承担。为了保证景区风格的统一,也常常把这些非观赏性的建筑以园林古建的形式来实现
五是作为主体建筑的必要补充或联系过渡。
园林景区中的建筑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单体之间都是有机联系的。那么主要建筑之间也常常通过一些小型的建筑形式来勾连,如小亭、长廊、小桥等等 。
第二章 建筑特征
中国园林建筑有着非常独特的结构构成以及营造方法,包括独特的材料、联接、组合及艺术效果。
第一节 建筑的平面特征
1.1.单体建筑
中国建筑平面以“间”为单位,因间成栋,在组成院落。每间的柱距称为“面阔”,前后柱距称为“进深”。一栋建筑总的面阔称为“通面阔”,总的进深称为“通进深” 。
第二节 建筑的结构和构架
2.1.抬梁式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头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
2.2.穿斗式
用船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个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第三节 大木作
大木作:构建建筑中承重的构件梁檩枋椽柱斗拱昂翘升。
梁:沿进深方向在柱子上架设的水平承重构建。宋代称“祔”。
明祔:显露的或在天花以下的梁
草祔:隐藏在天花以上的梁,表面不加工的。
檩:承载椽子并连接横向梁架的纵向构架
枋:联系梁,联系柱头和柱脚的构件
椽:飞子,首尾钉在上下檩上。
柱:直立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
斗拱昂翘升
斗拱:
斗:一组最下面的构件
拱:置于坐斗口内或跳上的短横木
昂:起着杠杆作用,斗拱为支座,室外挑着撩檐枋,昂尾压在金之下,明清以后为纯装饰性的假昂。
翘:华拱,宋称抄,清称翘
升:小斗
第四节 屋顶种类
1庑殿顶
2歇山顶
3悬山顶
4硬山顶
5攒尖顶
第三章 建筑形式
本章主要介绍了园林建筑的各种形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形象地展示出了各种形式的样式,特征,以及他们在园林景观环境中的作用等。
亭子是园林中最常见的建筑物。主要供人休息观景,兼做景点。无论山岭际,路边桥头都可建亭。亭子的形式千变万化,若按平面的形状分,常见的有三角亭、方亭、圆亭、矩形亭和八角亭;按屋顶的形式有掂尖亭、歇山亭;按所处位置有桥亭、路亭、井亭、廊亭。总之它可以任凭造园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丰富它的造型,同时为园林增添美景。
厅是私家园林中最主要的建筑物。常为全园的布局中心,是全园精华之地,众景汇聚之所。。
厅堂依惯例总是坐南朝北。从堂向北望,是全山最主要的景观面,通常是水池和池北叠山所组成的山水景观。观赏面朝南,使主景处在阳光之下,光影多变,景色明朗。厅堂与叠山分居水池之南北,摇摇相对,一边人工,一边天然,既是绝妙的对比。厅的功能多作聚会、宴请、赏景之用,其多种功能集于一体。因此厅的特点:造型高大、空间宽敞、装修精美、陈设富丽,一般前后或四周都开设门窗,可以在厅中静观园外美景。
厅又有四面厅、鸳鸯厅之分,主要厅堂多采用四面厅,为了便于观景,四周往往不作封闭的墙体,而设大面积隔扇、落地长窗,并四周绕以回廊。鸳鸯厅是用屏风或罩将内部一分为二,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后的装修、陈设也各具特色。鸳鸯厅的优点是一厅同时可作两用,如前作庆典后作待客之用,或随季节变化,选择恰当位置待客、起坐。另外,赏荷的花厅和观鱼的厅堂多临水而建,一般前有平台,供观赏者在平台上自由选择目标,尽情游赏。
廊有覆盖的通道称廊。廊的特点狭长而通畅,弯曲而空透,用来连结景区和景点,它是一种既“引”且“观”的建筑。狭长而通畅能促人生发某种期待与寻求的情绪,可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弯曲而空透可观赏到千变万化的景色,因为由可以步移景异。此外,廊柱还具有框景的作用。
堂往往成封闭院落布局,只是正面开设门窗,它是园主人起居之所。一般来说,不同的堂具有不同的功能,有用作会客之用,有用作宴请、观戏之用,有的则是书房。因此各堂的功能按具体情况而定,相互间不尽相同。
榭常在水面和花畔建造,藉以成景。榭都是小巧玲珑、精致开敞的建筑,室内装饰简洁雅致,近可观鱼或品评花木,远可极目眺望,是游览线中最佳的景点,也是构成景点最动人的建筑形式之一。
舫为水边或水中的船形建筑,前后分作三段,前舱较高,中舱略低,后舱建二层楼房,供登高远眺。前端有平台与岸相连,模仿登船之跳板。由于防不能动又称不系舟。
舫在水中,使人更接近于水,身临其中,使人有荡漾于水中之感,是园林中供人休息、游赏、饮宴的场所。但是舫这种建筑,在中国园林艺术的意境创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知道,船是古代江南的主要 交通 工具,但自庄子说了“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着不系之舟”之后,舫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表示园主隐逸江湖,再不问 政治 。所以它常是园主人寄托情思的建筑,合适世隐居之意。因为古代有相当部分的士人仕途失意,对现实生活不满,常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而他们的逍遥伏游,多半是买舟而往,一日千里,泛舟山水之间,岂不乐哉。所以防在园林中往往含有隐居之意,但是舫在不同场合也有不同的含意,如苏州狮子林,本是佛寺的后花园,其中之舫含有普度众生之意。而颐和园之石舫,按唐魏征之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由于石舫永覆不了,所以含有江山永固之意。
阁是私家园林中最高的建筑物,供游人休息品茗,登高观景。阁一般有两层以上的屋顶,形体比楼更空透,可以四面观景。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早期楼与阁有所区别,楼指重屋,多狭而修曲,在建筑群中处于次要位置;阁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平面呈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群中居主要位置。后来楼与阁互通,无严格区分。楼阁多为木结构,构架形式有井傒式、重屋式、平坐式、通柱式等。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修建的佛塔即为楼阁建筑。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第四章 建筑结构与构造
中国历史文化灿烂辉煌,一脉相承。中国建筑经过数千年继承演变,流布极广大的区域。民舍以至宫殿,均由若干单个独立的建筑物集合而成;而这单个建筑物,由古代简陋的胎形,到近代穷奢极巧的殿宇,均保持着三个基本要素:台基部分、柱梁或木造部分、屋顶部分。
第一节 建筑结构
我国古代园林建筑历史悠久 ,具有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络。经过长时期的封建社会,园林建筑逐步形成了一种成熟的独特体系 ,不论在规划上, 建筑群 ,建筑空间处理上,还是建筑的结构组合上都具有卓越的创造与贡献 ,而且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第二节 建筑构造
建筑构造(以亭为例)。
2.1、亭的种类
四角亭、三角亭、多角亭、圆形亭、扇形亭
矩形亭、组合亭
2.2、单檐亭、重檐亭、多层亭
亭的基本结构
园林建筑中的亭,其基本结构是由建造的台明、木构架、屋顶组成。
第三节 彩绘
古建彩绘是我国独有,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名目繁多,一般分为三类:旋子彩画、和玺彩画及苏式彩画
第五章 建筑思想
以中国古典建筑经典和文化为主线,内容包括中国建筑的美学思想和建筑经典与文化两大部分。建筑美学思想包括中国建筑的审美意识溯源、中国建筑的审美思想、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中国建筑的庭院式布局、中国建筑物的线条、中国建筑的装饰、中国建筑的风水说等知识
第六章 园林建筑设计
园林设计这门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文学、艺术、生物、生态、工程、建筑等诸多领域,同时,又要求综合各学科的知识统一于园林艺术中。园林设计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的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达到和谐完美、生态良好、景色如画之境界的一门学科。
第一节 园林设计概念
第二节 园林设计步骤
第三节 园林布置
第四节 园林建筑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