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就业/招聘小程序
咨询电话: 010-66083178(工作日8:30-17:30) 请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秀秀
010 -66083178
www.qxwq.org.cn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
内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
大赛作品详情
城市规划原理
Loading...

作品名称:城市规划原理
学校名称:西安培华学院
参赛队伍:匠心队
参赛老师:魏舒乐  

详细说明

“国泰安·赛名师杯”教师创课大赛-课程设计文稿

一、课程整体设计表

课程名称

城市规划原理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课程的性质、作用、课程模式等)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具有理论性强、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内容较为抽象等突出特点。随着城镇化加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显著增强的背景下,社会对普通高校培养的城乡规划类专业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研究《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等改革,对促进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程目标

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要求实际项目为依托,指导学生实地调研,参与项目分析,完成方案设计,在实践中将知识转化成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成长。

从设计背景、设计指导思想介绍到方案构思的形成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分析引导学生从不成型的方案开始不断修改完善方案从中体会理论的内涵、应用方法和尺度。

通过课程内多种教学环节手段的安排,让学生学会分析研究、集体讨论、团队合作、方案汇报、评估判断单一转向多维的五大综合能力。

 

 

 

 

 

 

 

 

 

学习成果

 

1.《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相关教学组织要基于学生的现有水平与专业需要,即“学生需要什么”而不是“教师现在有什么?”,同时教师通过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定期收集学生反应并积极做出改进回应,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目标由单一转向多维。在“知识传递—融会贯通—拓展创造”所形成的新型梯度课程教学目标中,可采用小组研讨、开展课外调研、研读经典论文、学习经典案例、了解专业网站等方式。

3.《城市规划原理》课堂教学重点由知识传输转向能力提升。课堂教学重点由原来偏重于纯粹知识点的灌输、传授,转化为偏重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提升。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课程具体知识点的汲取和吸收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对课程综合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4.《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方式由凝固转向动态。提出与现实紧密相关的问题供学生讨论、思考,增加现实案例以增强教学内容的鲜活度等,可采用协作教学、辩论教学方法等。

5.《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学习重心由听授转向自主。增加供学生课前、课后选择性阅读的著作、文献,教师宜采用适当的方法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课程内容体系

(列出到二级目录)

1.城市与城市规划

1.1城市与城镇化

1.2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1.3城乡规划体制

1.4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2.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

  2.1生态与环境

  2.2经济与产业

  2.3人口与社会

  2.4历史与文化

3.城乡空间规划

  3.1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3.2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3.3城乡区域规划

  3.4总体规划

  3.5控制线详细规划

4.城市专项规划

  4.1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4.2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

  4.3城乡住区规划

  4.4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4.5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

5.城市规划的实施

  5.1城市开发规划

  5.2城市规划管理

 

学习考核评价

(包括形成性和终结性,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企业评价)

E68BCD842655F686BFBB21ECE136BA70.png 

课程资源

(包括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课程资源的类型、表现形式)

基于地域特色的开放式教学方法的三个主要特征,并结合西安市独特的地理历史条件,说明了这一方法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该方法的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基于地域特征的开放式教学方法为培养建筑学专业年级本科生的认知、思维、自学、调研、组织等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

第一,调整教学内容的构成及课时安排。《城市规划原理》有相当多内容需要课堂上老师讲解,但由于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增加了场景教学以及社会调查的比例,所以对课时安排进行了调整,分成了三个部分、。一是课堂上需要老师讲解的内容,有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板块。主要介绍城市规划的基本定义、职能、编制内容、程序、方法、体系等。第二板块,是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及实践。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与实践,以及西方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及实践。第三板块,是专项规划内容,侧重讲解城市总体布局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规划、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专项规划内容。

第二,为突出西安的地域特色,我们在课堂讲授中贯穿运用西安的相关规划案例,详解原理内涵及其具体运用。案例体系根据教材的章节构建,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层面,到具体的公园设计,基本上构建了一个地域特色明显的案例体系,来突出一般原理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并易于理解和掌握。这样,既突显了地域特色、具有针对性,也为将来学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当然,我们所采用的案例,还包含另外2个重要部分。一是课本上提到的明确的城市案例,基本上都包括进来,并进行适当的更新;二是课本未曾介绍的但我们认为有代表性的国内外城市规划案例。此外,老师还在课堂及课下,经常向同学推荐西安市的相关地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推动他们增加对西安市的城市认知。

第三,增加了实景教学内容。针对大一同学绝大多数都不是西安市人,我们按照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和西安历史地理特征,设计安排了陕西省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西安火车站等多个地点的参观和游览。把学生引入现场,利用独特的地方性社会资源,改变了传统的单纯依靠老师课堂讲、学生被动听的静态模式。

 


二、教学章节设计

教学章节名称

城市公共空间

教学目标

(要具体,如能够做到什么、达到什么程度;少用了解、理解、知道这类词语,多用能够会做什么事、能够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水平)

 

1.使学生更关注尺度、形态、肌理、文化、人的活动,完成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城市设计方法。

2.学生达到大尺度区域设计方法,城市设计项目从调研、构思、深化到试试的全过程及其各部分的相互影响关系。

3.能够更加关注人性空间环境的塑造、地段设计、城市设施与人的行为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和难点

(包括知识点和技能点)

1.观察和认知城市公共空间

通过对比国情,讨论我国在城市建设上可借鉴的经验以及应当吸取的教训,思考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通过对具体的大、中、小三种城市的研究,寻找目标城市的主要“病症”,并通过借鉴相关案例提出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提炼城市的环境空间特征和农村环境空间特征,并以特定城市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环境空间的变化,寻找曹魏邺城、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能够体现出我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的具体表现。

2.理解和认识城市公共空间

搜集在各种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指导下建造的城市资料,并分析该城市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城市规划思想,并用城市的现实发展状态论证规划思想的利弊,选取城市中公共空间进行用地适用性分析,反向论证用地是否合理。从集中紧凑与分散疏松两大类城市布局模式中寻找相应的城市案例,并对其进行城市功能和结构的定位,以此分析总结出不同城市功能结构和城市形态之间的关系。

3.引导和改造城市公共空间

寻找商业步行街案例,从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地标这五要素对商业步行街中具有不同功能属性的地段进行空间布局分析。选取西安骡马市为研究实例,分析该城市如何从城市整体环境保护的角度实现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机制中的公众参与制度进行探讨,从西安历史发展、实施的意义出发深入研究社会监督机制对城市规划实施的作用。

 

 

 

 

教学环节设计

(包括顺序和时间安排)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教学方式方法

(具体采用什么方式方法)

 blob.png

学习评价

(包括的方面如发言讨论、测试、完成任务的情况等等,采取的方式)

课程考核:打破传统以闭卷考试为主的单一方式,灵活运用课堂讨论、项目设计、社会实践与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课程考核整合为综合测评体系,分平时、能力和知识考核三部分。平时(30%),针对学生的德、勤、技做考查。“德”主要指学习态度,表现形式如:回答提问、辩论发言、讨论;“勤”主要指到课率和课堂纪律;“技”主要指完成作业情况,创新设计、讲解、测验等。能力(30%),针对学生综合运用课程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采用识图能力、口头表达等方式进行。知识(40%),考核采用闭卷方式进行题库机考,考试时间1.5小时或2.0小时,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点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题型由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题随机组成。


教育信息技术应用

(如看视频、VR、AR、实训软件、网上测试、微信讨论交流等等)

1.VR教学环节

课内安排48学时的VR教学环节,技术对于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来说,也是一个优势明显的好工具,沉浸式的空间体验让学生在创作阶段就能够观察设计的全局,综合考虑建筑与周围的关系,让设计的理念充分付诸实施,学生通过VR体验和汇报方式的工具,能够将多种3D模型一键生成VR漫游,然后极速生成效果图、全景图、CG动画、全景视频、3D立体漫游等全套表现方式,不仅革命性的降低了效果图成本,同时可以让学生和老师沉浸式的VR体验建筑方案和空间关系。

2.网络教学环节

城市规划方案设计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还要求追求个性和特色。为此,可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多媒体演示教程、动态实验模拟、交互式教学等)为学生提供极为丰富的资料,并通过大师作品的赏析,不断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为便于学生学习和师生交流,还可将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设计任务、多媒体课件、应用软件、各种电子版参考资料等上网运行,使网络教学资源逐渐丰富起来。


学习资源

(具体采用了什么内容和什么形式的学习资源)

将地方特色融入到教学体系,选取西安骡马市为研究实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如何从城市整体环境保护的角度实现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机制中的公众参与制度进行探讨,从西安历史发展、实施的意义出发深入研究社会监督机制对城市规划实施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调研能力。

 

 

 


找人才
千校人才小程序
找工作
万企岗位小程序
一键咨询
注册简历
查询
资料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