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就业/招聘小程序
咨询电话: 010-66083178(工作日8:30-17:30) 请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秀秀
010 -66083178
www.qxwq.org.cn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
内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
大赛作品详情

作品名称:剑文化
学校名称:青岛黄海学院
参赛队伍:仗剑天涯
参赛学生:宋志博  
指导老师:史宏  

详细说明

佩剑在古代除了可以用来防身之外,后来更是成为文人墨客和王公贵族彰显身份的标志。自商朝起就有了装饰的用途,各朝代的佩剑也大不一样。剑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按照出土的文物来看最早的剑是产自于商朝时期,剑身较短,呈柳叶或锐角三角形,无格短柄,只能算得上是自卫武器。

春秋时期,互为世仇的吴越两国却同以铸剑精良闻名於当世,我们由现存的实物可以充分证明此点,越王勾践使用的剑,其技术之精湛、工艺之华美,可称举世无匹。古人言:“吴粤(越)之剑,迁乎其地弗能为良,地气使然。”龙泉产铜、铁,以制剑名师欧冶子为始祖的龙泉宝剑乃铁剑之魁。

秦朝可谓是青铜剑发展的巅峰时期,这时期的龙泉的铸剑业专为皇室铸造宝剑。秦式剑不仅长而且锋利至极,一次性能划破18层纸。

汉朝初期和中期,刚剑的长度达到一米二青铜刀和钢刀的广泛使用,复合钢铁反复锻打钢铁技术慢慢的成熟,适用于砍劈的环柄刀逐渐代替了剑。龙泉宝剑从此淡出战争喧嚣,承载起剑文化的内涵。此制法也影响了中国2000年后的风格。

到了魏晋时期,龙泉铸剑业受到人口骤增与文化重心南移的推动,铸剑业比较发达,颇具一定规模。

唐朝时期,凡制名剑,必称“龙泉”,龙泉已成了宝剑的代名词。

北宋时期,咸平初年,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杨亿在《金沙塔院记》中称:“缙云西鄙之邑曰龙泉,实欧冶铸剑之地。”南宋嘉定三年(1210),何澹撰《龙泉县志》载:“近境有剑池湖。湖,世传欧冶子于此铸剑,其一号龙渊,以此乡名。”北宋时任宰相的龙泉人何执中(1044—1118),极力提倡铸剑,龙泉古城的铸剑业盛极一时,剑铺林立,比比皆是,成了欧冶子时代之后的又一个鼎盛时期。

清朝(19世纪晚期),枪炮代替刀剑,宝剑成为武术器具、道教法器、舞台道具及观赏工艺品。由于龙泉剑形、质兼优,广为武术爱好者和艺术鉴赏家青睐,龙泉铸剑业代有名匠,久传不衰。

清末民初,在这一时期,龙泉的铸剑匠人在宝剑的质量、包装和文化内涵上下了很大功夫,使龙泉宝剑的独特工艺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广为武术爱好者和艺术鉴赏家所青睐。

欧冶子制剑之业在龙泉递代相袭。至今,香港的“万剑山庄”还保存着元、明清及民国初年的龙泉宝剑。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恢复龙泉宝剑这一传统工艺品的生产和发展工作。由于龙泉宝剑名扬四海,国家将其列入国礼。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找人才
千校人才小程序
找工作
万企岗位小程序
一键咨询
注册简历
查询
资料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