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面具上具有简单的符号,"观念符号"和""表情符号",用来表达某种特定的观念或表情。到了戏里,这些符号就直接画在脸上,表达更为复杂丰富的观念和表情。
黑脸 ——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为中性,代表猛智。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杨排风"中的焦赞。
白脸——表现奸诈多疑,含贬义,代表凶诈,如:"三国戏"里的曹操、《打严嵩》中的严嵩。
红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斩经堂》里的吴汉。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黄脸——勇猛、暴躁。如典韦。
脸谱具有相对独立的欣赏价值和审美意义,但从根本上说,它始终是戏曲表演艺术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对脸谱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特性的认识,只有在观看戏曲演出过程中,结合服装和表演才能充分理解、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