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人喜欢以斗牛为乐,多在春秋之季进行,每年农历二月、三月或八、九月逢“亥”之日为斗牛节。“斗牛节”是侗族人民的节日。节期在农历二月或八月的“亥日”。贵州、湖南、广西等地的侗族群众乐子斗牛,许多侗族村寨,都有由专人饲养的供斗牛时使用的水牛,称为“水牛王”。牛王的伺料讲究,除鲜嫩青草外,还需要加喂蜂蜜、猪油和烧酒等等。负责引导牛王参赛的人往往是“罗汉(青年小伙子)”。由过节前,被选上的“罗汉”吹着芦笙去外村邀请对手。节日上午,各村寨的牛王由各自的“罗汉”纷纷赶至赛场附近等候参赛。赛场一般设在周围有坟坎的宽阔平地上。午时,铁炮发出三声巨响,场上锣鼓喧天,芦笙齐奏,一支支斗牛队伍在高亢激越的鼓乐声中相继入场。队前的领队是一个舞着写有牛王名称“马牌”的“罗汉”,随后的是手持木斧的卫队和锣鼓、芦笙队。接着是由两个头插仙鹤尾的“罗汉”牵引着的包有铁角的牛王。牛王头罩红缎,颈系一串银铃,背上架着二龙抢宝的“牛王塔”,显得十分威武雄壮。紧跟牛王后面的“罗汉”分别举着显示牛王气魄的“大碰王”、“擅角王”等等的牌子。走在最后的是打着三角彩旗的旗队。斗牛队绕场三圈后,比赛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