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就业/招聘小程序
咨询电话: 010-66083178(工作日8:30-17:30) 请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秀秀
010 -66083178
www.qxwq.org.cn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
内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
大赛作品详情

作品名称:国粹•筷子
学校名称: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赛队伍:海绵宝宝2
参赛学生:刘姗姗  
指导老师:王萌  

详细说明

作品介绍

国粹•筷子

市场分析:

筷子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吃饭的必备工具。更为确切的说,是一种由中国汉族发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进食工具。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以筷进餐少说已有3000年历史,是世界上以筷进食的主要地区。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价廉物美。筷子也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餐具。世界上有人的地方都有中国人,是中国人都用筷子吃饭。这个习惯几千年也没有改变过。销售市场依旧很大。

介绍

筷子,是代表中国饮食文化的一种进餐工具,小小的两根小细棒,可挑、可拨、可夹、可拌、可扒,功能众多,且使用方便,物美价廉,校教育西方的金属刀叉,筷子的安全属性更高,是君子之器。世界上凡是使用过筷子的,乌璐是国人还是老外,无不惊诧于筷子发明者的智慧。
在中国,筷子文化源远流长,看似平淡无奇的两根小棍儿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人对饮食极为讲究,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以看作对饮食礼仪的一种追求。中国人重视血缘宗法纽带、聚族而居,这使得作为日常事或必需品的筷子自然而然的形成一套礼仪规范,中国人赋予了筷子丰富的文化内涵。
灵感:
    筷子最早不叫筷子,《说文解字》中称,“箸,饭攲也。”明人李豫亨在《推篷寐语》中写道,船家将“箸”称为“快子”,并不是“箸”与“住”谐音,而是“箸”与“滞”谐音。“世有讳恶字而呼为美字者,如立箸讳滞,呼为快子。”船家取意行舟快如飞,久而久之便喊开了,“快子”按文字学规律,渐渐变成了“筷子”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

筷子还有点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旧时人们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双筷子,有什么毛病都能自己搞掂。即便忘了带,随手掰根树枝或芦苇,折断了,在石头上磨一磨,在水里洗一洗,也能当筷子用。

两根筷子本身就有合作精神的形象化阐述。合作精神是中华文明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处处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说的都是这个道理。我们自称炎黄子孙,互相承认是同一个祖先传下来的子孙,意味着我们应该互帮互助,意味着合作是我们血脉相联的本性使然。与此相对应的是,西方人互称公民,互相之间独立性强,其合作是出于各自的需要,是被动的,说白了,不过是一种利用。

了解中国文化,从筷子开始。

 


找人才
千校人才小程序
找工作
万企岗位小程序
一键咨询
注册简历
查询
资料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