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在中国古代虽无“体育”一词,实际上却拥有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体育运动有蹴鞠、赛龙舟、马球、射箭等等。
所谓蹴鞠就是古代版“足球”;“蹴”就是用脚蹴、蹋、踢,“鞠”是球。据史料,“足球”这种游戏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于民间流行,汉代还成了练兵之法。作品中的“蹴鞠”二字来源于小篆,把传统体育运动与小篆相结合,其中,“蹴”边的小人正好体现了该运动的特色主要用脚蹴、蹋、踢,以红色为主色调围成了类似“风流眼”, 相当于如今的球门。
赛龙舟又称龙舟竞渡,起源可追溯到战国时代,本为送灾逐疫,祭祀水神或龙神的活动。“端午划龙舟、祭屈原”让赛龙舟这一活动被广泛传播,小篆体汉字“龙”与龙舟相结合,一黑一红代表着竞争关系,构成了一幅五月五赛龙舟的画面,红色为中国的代表色,以龙为象征性动物传递了端午节为最重要的节日习俗之一。
马球又称“击鞠”、“击球”,是骑马用长柄球杆击球的运动,它要求人、马、杆三者合一,强调技巧至上。唐代最盛,玄宗甚至将马球定位军队训练项目之一。将小篆体“马球”与图像结合在一起,更能体现马球这类运动离不开马,是需要人骑在马上完成。
射箭可谓是中国古代项目的鼻祖,作为最重要的教育手段和传播最广参与者最多的体育活动之一,围绕着射箭,古代产生众多形式不同的射箭活动,还从中衍生出了诸如“投壶”、“弹弓”等各种形式的竞技游艺活动,从而形成了以一个“射”为中心的古代弓箭文化系列。作品中把古代传统体育射箭与文字相结合,其中结合了金文大篆体的“射”字与一个用弓把住箭的男子,左上角的红心代表靶心。《周礼》中学生要掌握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就包含了射箭。不仅如此,孔子、荀子以及墨子等都是射箭高手,还是射箭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