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含油污泥的生物资源化回收技术主要针对目前石油开采以及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的处理。目前市场主要的化学处理方法存在二次污染、后续处理困难与无害化程度低等缺陷。因此,从绿色环保以及资源回收的角度,利用微生物所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对含油污泥中石油类物质的乳化作用将油类物质分离出来的技术能实现油、泥分离和油类回收,综合市场调研分析其较高经济效益。
1. 先进性:
以油田的实际油泥为研究对象,建立“微生物发酵产表面活性剂(Biosurfanctant, BS)—油泥乳化—固液分离—原油回收”的油泥生物资源化回收技术路线;开发以油田油泥为碳源的高效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建立以生物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萃取/分离油泥中油份的新方法,获得优化的工艺条件;综合应用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生物学手段对高效产BS的菌种鉴定、分离,进行菌群优化,实现油泥的高效回收。
2. 可持续性:
该方法是一种环境友好、处理效率高、乳化油油水分离容易、残泥后续生物可降解性高的方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节约了资源,又没有破坏环境,成功地使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同时普遍提高了人们的环境意识,体现了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是一个良好的典范。
(1) 经济上:该方法在处理油田含油污泥的过程中,不但降低了处理的能耗,同时回收原油,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 环境上:运用该方法处理油泥没有破坏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环境,污染物可降至最低,无害化程度高,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同时油泥经生物处理后残油的生物降解性显著提高,实现绿色发展。
(3)社会影响:体现我国绿色发展的理念,促进我国绿色环保经济的发展,带动发展科学技术的良好社会风气,鼓励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向,同时增强我国在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国际竞争能力。
3.可行性:
含油污泥中一般含有10%-30%的石油类物质。据统计,胜利油田油泥年产量为116.27kt(最新数据显示)。由此预计我国的每个油田和炼厂在生产时会产生的油泥总共高达一百多万吨,如果按照平均含油量10-20%计算,每年约有十多万吨原油沉积在油泥之中,损失的经济效益高达数亿元。目前,微生物产生表面活性剂使油、泥分离的方法在理论上由于处理条件温和而能够很好地将处理成本降低,同时从油泥中得到石油类物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含油污泥的生物资源化回收技术是高效而又经济且环保的含油污泥处理技术。若能优化设计,并控制好操作条件,充分利用当地便宜、易得的材料,可有效降低石油工业废弃物的处理费用。
4.后期宣传与合作:
技术与市场相结合,并将回收成品制作为校园文化礼品设计技术LOGO,增强同学的绿色科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