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传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浓厚的文以化人的礼乐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来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或者说是精神。“非遗”无疑也属于中华民族魂的部分,甚至可以说“非遗”的归属就是民族,包含着难以言传的意义、情感和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习惯,蕴藏着传统文化的最深的根源,保留着形成该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
但能不能突破局限特定的“非遗”,让它更加普遍让大众接受。现代的“非遗”,如何保留遗迹的自然状态和真实性而减少人造的成分、如何继续保持日常性而减少节庆性、如何增强实用性而减少表演性、如何体现民间性而减少官方性,这是我在设计这款木梳时思考的问题。
本产品旨在通过再设计,使得“非遗”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使其在现代化的大潮中继续传承创新。梁祝传说属于“非遗”,而这次的福蝶木梳则是梁祝传说的载体,倘若条件时间允许,针对“非遗”的保护传承可以有更多与现代相结合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