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光布进行演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皮影艺术堪称当今影视艺术的鼻祖,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皮影戏的表演过程中,需要演员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 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对于皮影这种传统又及其古老的一门艺术,它的制作是极为复杂的,从选皮到影人成形上戏,有许多工艺技巧,更甚至在不同地域,皮影制作工匠们的手法、制作流程多大同小异。上好的皮影还会从造型、刻工、皮件质量(指材质和品相)等方面进行比较。此外,还会兼顾年代,凡这几个条件都兼备的皮影当然值得收藏。如果把这几个条件分个主次的话,那首先要看皮影的刻工,然后是年代,皮影越老的越好,但有个前提,就是皮影须保存完好,毕竟皮影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保管,能完整无损留存至今的已经很少了。
皮影戏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当年的制作和表演艺人如今都已年逾百岁,这门精湛的技艺眼看着就要失传。而当今,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使得皮影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无疑,传统的皮影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也是它适应如今快节奏社会最大的障碍。皮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造型倾倒了无数的艺术家,却给它的制作带来了极高的难度。一个影人的制作要包括制皮,描样,雕镂和上色等十余道工序,这些复杂的工艺足以花去一个手工艺人数星期的时间,还不包括这期间因任何一个小错误而导致无法修改,前功尽弃的可能性。同时,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难题,长时间的日晒会使颜料褪色,温度的湿热变化也会造成皮影的变形。这对强调批量生产的工业化社会来说无疑都是致命的弱点。在过去很长时间里,皮影基本都是以表演的形式出现,都是以娱乐为目的。在如今这娱乐生活多样的年代,皮影戏的魅力光环正在逐渐黯淡,只有这一些特殊场合可以看见。所以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把皮影戏这一门古老的艺术,或者,换一句话说,是制作皮影的这门工艺保留并且传承下去。
对于传统艺术,我们的传承首先是要把传统与当代社会完美的结合起来。就皮影戏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得不到很好的宣传,现在的年轻人,其实对于传统艺术的态度是抱着尊敬的态度的,但是传统艺术很多都得不到发扬就是因为缺少了宣传的途径,就像现在90后、00后们对于皮影戏的了解大多来自课本,想传承需要有了解、而想要年轻人们去了解就需要把产品让他们能够接触得到,以前,往往由于保存要求极高导致无法得到保存。
现在,我们首先需要提高产品的保存环境,把皮影戏的传承和当代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对于皮影戏的宣传,我们需要和我们现在正稳步向前发展的新媒体结合起来,这种宣传途径其实更容易让年轻人关注到皮影戏。而对于我们的皮影,我们需要对它做出改变,改变皮影出现在人们眼前的状态,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会选择去观看一场皮影戏表演的少之又少,相反,会有不少人会愿意出一些钱去购买有关皮影的一些相关产品,就像周边一样,人们会更愿意的购买皮影的相关产品,而我们的相关产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装饰品,因为装设品在当代社会是很容易得到接受的。而对于我们产品的宣传方式还有购买渠道就需要和我们的互联网紧紧结合在一起。
皮影的制作工艺正在从曾经的娱乐为主,欣赏为辅向现如今以欣赏为主,娱乐为辅缓慢过渡。将来的皮影更强调与突出其静态的艺术价值,通过场景的布置,角色的表情,丰富的色彩等,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这也离不开我们每个人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努力,这也将会成为未来艺术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