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中国的历史悠久,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大约在汉明帝时期(约在公元纪67年左右),唐朝是佛教在中国的鼎盛时期,春夏秋冬,四季轮转,花落花开,花朵具有谢而又发的生命力,但世间花卉先开花后结实,莲花则在开花同时,结实的莲蓬已具。《大正藏》经典说,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其实许多花都柔软、乾净、充满香气,只是花有一特殊的生态是其他植物没有的,因此承担了佛教的象征使命,以莲寓佛,也象征着佛教的佛家的圣洁、清净。
《阿弥陀经》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故称佛国为“莲花国”;佛教庙宇称为“莲刹”。“刹”为梵语,即西方净土,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故称“莲刹”;念佛之人称“莲胎”,比喻住在莲花之内,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称为“莲眼”,以青莲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叶心莲花称为“莲宫”,即心中的莲花般的境界;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僧尼受戒称“莲花戒”;僧尼之袈裟称“莲花衣,谓清净无杂之义;五智中的妙观察智称为”“莲花智”;称善于说法者为“舌上生莲”;谓苦行而得乐为“归宅生莲”;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东晋东林寺慧远大师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来达到西方的莲花净土,故又称“莲宗”。总之,莲与佛教结了不解之缘,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
莲花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花”就是“佛”的象征。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莲花,也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佛教以莲喻佛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其解脱的途径是:此岸(人生苦海)——济渡(学佛修行)——彼岸(极乐净土)。即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
作品以白描的方式呈现,白描属于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就如同佛教在中国的历史一般,悠久长远,影响致远,画面中云中的一只手捏住了莲花的根茎,莲花就像是从云中长出的一样,寓意人要做到出自尘浊而不被污染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相当高的觉悟和定力。佛教中的莲花,代表一种智慧和觉悟的境界,即为"开悟"。生在淤泥里却能开出美丽明净花朵的莲花,恰好和佛教的不受尘世的污染的愿望相一致,自然就成了佛教的象征。常说的"花开见佛性"中的花即是指莲花,人们有了莲的心境,就会现出佛性。这需要不断努力地修持和守戒,开发佛性,消除魔性、净化自我,在精神上摆脱苦 境、超凡脱俗,达到轻松、快乐、无碍的佛境,背景运用了仿古的牛皮纸,表达静与空,背景的佛字以一个小和尚潜心对观音诵读经法,以及中国的山水画为半透明图层,表达了主旨,“佛说”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净土,一叶一菩提,心是莲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