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不超过1000字)
首先,应注重从整体上把握疫情防控斗争中的精神气象。这次疫情危害严重,可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段令人难忘的插曲。插曲自有其特色,但也使主旋律更为激越。除了强大的组织力,全国人民还用切实的战“疫”行动映射出昂扬向上、共克时艰的时代精神气象,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深厚底蕴。比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批批医护人员离开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子女奔赴武汉,他们想的是疫情就是命令;千里之外的菜农驾车将万斤蔬菜捐献运送疫区,他们想的是防控疫情,人人有责;爱美的年轻护士因长时间的封闭工作显得疲惫不堪,脸上被压出深深的印痕,有的甚至已经破损,仍然冲锋在前、恪尽职守,她们心中装的是治病救人的仁爱之心……全国人民、各个岗位,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战胜疫情努力着、奋斗着,体现出整体组织性和个体自觉性的高度统一,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这自然是一首气势干云、气韵深长的史诗,反映的是中华民族在重大考验面前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藐视困难、自信自强的精神意蕴和风貌。正像歌曲《坚信爱会赢》所说,“长江黄河水流长,我们凝聚起中华民族的力量”。尽管还有这样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这是主流、是总体,是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人们的“共情”,当然也是艺术创作必须把握的价值取向,是艺术作品必须呈现的基础底色,并最终关系到作品的成败。这需要艺术创作注重提升站位的高度,扩大审美观照的视野,保持价值导向的定力,而不是局限于一隅之地、一孔之见,更不能人云亦云、迷失方向。
其次,应致力于“身临其境”的感发和生动形象的表达。针对疫情防控的创作属于主题创作,自然就会有一些价值理念上的“先入为主”,稍不留意就会陷入概念化表达,从而失去艺术形象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更不用说一些带着敷衍了事、蹭热度等不良动机了。要克服这种倾向,就要在端正创作态度的基础上,用心、用情、用功去寻找发自内心的感动,并把它形象地表达出来。要灵感;既需要量的积累,又需要质的升华,都不是轻轻松松所能达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