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线木偶戏属传统戏剧类别。提线木偶戏也是一种极具泰顺地方特色的传统戏剧,古称“傀儡戏”,始于南宋,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泰顺木偶戏班至清末多达120多班,在头像雕刻、人物造型、服饰装扮诸方面均独具一格。泰顺提线木偶戏题材丰富,有传统剧、现代戏与儿童剧。演出风格多样,提线水平精湛,表演细腻逼真,勾、挑、提、拉,双手并用,吹、拉、弹、唱,一并俱佳。唱腔以乱弹为主,兼唱昆剧、和调(京剧)与高腔。2007年,提线木偶戏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泰顺木偶戏题材广泛,涉及武打戏、文戏、审案戏等样式,戏剧内容主要可分为包括“神戏”与“史戏”的传统剧和现代剧。
提线木偶是将木偶身上的牵线都集中到一块“勾板”上,由演员攥着勾板操纵,动作越复杂布线便越多。提线木偶一般有7条提线,武角则多达18条,较复杂的表演多至36条线。按人体基本动作,线分若干组,全凭演员双手操纵,表演难度很大。泰顺地方的提线木偶操纵技法与福建一带的提线戏基本相同,主要有勾、挑、提、拉等,双手并用。
泰顺木偶戏木偶的左手能上下挥舞,手指灵活自如,而且木偶还能转动眼珠和闭合嘴巴,弥补了其它地方木偶戏没有脸部表情之不足。其木偶的布线视角色而定,一般左手设3条,右手设5条(两条专使手指动作),双脚和胸腹各设一条,头部设两条,武生最多的设18条。泰顺木偶戏的提线水平较高,操作的艺人运用手指的熟练动作,拨动木偶身上的提线,表演出各种细腻而富有真实感的动作。如文人执笔书写、武将拔剑撕杀、娘子梳妆打扮、妇人提壶倒水等 ;同时还能表现出喜、怒、哀、乐的表情。在泰顺著名木偶艺人中以木偶表演艺术家黄泰生的提线水平最为高超,他擅长表演猴戏“火焰山”、“真假美猴王”等,被誉为木偶猴王。
泰顺木偶戏的音乐唱腔主要以乱弹为主,兼唱昆剧、和调(京剧)等。乱弹也是一个地方剧种,以唱正反乱弹腔为主,又兼有昆曲、高腔、徽调、滩簧、时调等多种声腔,因流行在泰顺周边地区(温州地区),故名“温州乱弹”,解放后,改称“瓯剧”。泰顺提线木偶早期都唱高腔,仅一人帮腔,没有乐器伴奏,以后才逐渐流行乱弹、和调和京剧。
泰顺木偶艺人创造了许多叫人眼花缭乱的特技动作,表演如真人,全靠精致准确的抽线功夫方能得心应手,有些提线水平高的艺人双手提四个木偶翻筋斗混战而不缠线,令人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