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刺绣具有多重的文化遗产价值。首先是“工绣”,手工融进人的智慧和因境而变的技能,其中的个性或人的痕迹,是规整划一、机械复制的机绣不能比拟的;其次是“画绣”,以绣为画,绣娘兼为画工,汉地几大名绣主要继承或模仿文人画和西画传统,少数民族的画绣立足于乡土,在形式构成等方面属自创民间画传统,与现代艺术灵犀相通;再次是“意绣”,即以刺绣表述和传达意义,或为叙事,或为象征,或为祈祝,或为禳祛,或为族群认同的符号,或为社会分层的标识。刺绣,是一种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书写”文化的视觉文本。
中国传统刺绣具有多重的文化遗产价值,其工艺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它们的核心,是一种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体现在刺绣工艺上,不是简单形式符号的拼贴展示,而是一种古今贯通的神韵与气质的综合呈现。尽管在工业化城市化影响下,刺绣这样的传统手工艺受到各种现代“浪潮”的冲击,数度面临危机,但随着人们对传统工艺的认知和对异文化宽容度的提高,民族文化遗产重新受到重视,文化自信和文化精神正在重建,对传统手工艺的价值,也有了新的认识。什么是中国品牌?我们文化精神的象征是什么?如何把文化资源变成文化资本,把遗产变成资产?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思考和实践的问题。中国的传统刺绣工艺,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蕴含着不可估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