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传世作品得到收藏。蔚县剪纸博物馆建立后,王老赏、周永明等剪纸大师的作品得到收藏,但在传承上已经人亡艺绝。
二是传统剪纸濒危。蔚县传统剪纸的传承因各种原因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濒危状况,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学习这门看似枯燥的手艺,部分年轻的学徒也因为缺乏专业基础知识而很难在图案和纹样的创新开发上有所建树。
三是与市场相结合。蔚县剪纸己成为蔚县文化产业开发的代表,全县年产剪纸300万套,年收入3000万元,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6个乡镇的96个村从事剪纸业,其中剪纸专业村28个,剪纸专业户1100户。但蔚县剪纸逐渐由过去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变为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方式,流水线式的生产使学徒们只是机械地重复,无法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部分企业使用电脑刻纸、染色,用机器大批量复制,无法把传承人的智慧和审美趋向的变化以及创作时的情绪融合其中,等于人为中断了蔚县剪纸的自然演变进程。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淡化了蔚县剪纸的文化内涵,使其失去了原有的地域特点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