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就业/招聘小程序
咨询电话: 010-66083178(工作日8:30-17:30) 请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秀秀
010 -66083178
www.qxwq.org.cn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
内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
大赛作品详情

作品名称:蒙古族刺绣
学校名称: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参赛队伍:对对对
参赛学生:杨建东  
指导老师:赵巍  

详细说明

蒙古族刺绣

蒙古族刺绣,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手工技艺。蒙古族刺绣不但在软面料上绣花,而且要用驼绒线、牛筋等在羊毛毡、皮靴等硬面料上刺绣。从刺绣的针法上看,蒙古族妇女刺绣时所用的顶针与农耕民族劳动妇女所用的顶针不同。蒙古族的刺绣艺术以凝重质朴取胜。其大面料的贴花方法,粗犷匀称的针法、鲜明的对比色彩,给人以饱满充实之感。2008年,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在蒙古民族中自古以来有家家妇女善于刺绣的传统习惯。在古代,不论蒙古贵族妇女,还是贫苦的妇女,一律学习掌握刺绣。蒙古族姑娘从小就学习刺绣,掌握家中各种针线活儿的技能,当然这种学习是没有专门的学校和教师指导的,主要是从母亲熟练的针线、刺绣中得到启发和培养的。少女从十来岁就开始学习刺绣,开始时绣各种荷包、袜底,到十五六岁掌握了一定刺绣方法后就开始绣各种花鞋、马海靴等,同时可以剪裁各种衣服,有些聪明能干的姑娘不满足于从母亲那里学到的刺绣技巧,就去求教于村内的一些巧绣能手,称她们为姐姐,从她那里耐心地学习各种高超的刺绣技巧,并缝制各种衣帽等,学习绣各种套袖、衣襟、耳套的制作方法,在各种不同的底布上刺绣各种花卉,鸟兽,以及各种自己所喜欢的图案。有些姑娘因刺绣的优美而得到周围人们的称赞,同时引起其它姑娘们的羡慕。蒙古族自己所用的衣帽、花鞋、靴子、针扎、碗袋、枕套、鞍具、密缝毡子(绣花毡子)、门帘等所有生活用品都是用自己的手精心地设计和刺绣出来的,所以蒙古族姑娘和妇女家庭刺绣和针线活儿的劳动量是十分繁重的。

在古代的蒙古社会中是不出售各种衣帽等生活用品的,各种用品和刺绣品全部由每个家庭中的妇女来担负,因为自己做的是根据使用对象和身体情况不同而制做的。家中女儿到十七八岁或二十岁,刺绣的能力达到比较熟练的时候,在进一步学习刺绣的同时,还要进行家教,在出嫁前都要给婆家的每一个人做一双斯布登高吐拉,这种斯布登高吐拉就是从娘家带给婆家全家的见面礼,从一般家庭看也得做五十几双鞋和靴子,特别是给新郎做的靴子就要更加细心,其造型和图案的花纹也十分讲究,刺绣的技巧也十分精细,同时还要给新郎精心刺绣八个飘带的烟荷包,这些都是在出嫁前赶制的。(这些习惯在东部蒙族旗县尤为突出)这种靴子的刺绣好坏,常用来衡量姑娘的聪颖程度和能力。

在图案运用上也有各自的特点,每个民族往往因为自己的风俗习惯而予某种特定的花卉与纹样以特殊的意义,并因此而产生特殊的情趣。蒙古族在绣花时常常选择自己喜欢的犄纹,各种盘肠图案,杏花、牡丹、江西蜡、荷花、桃花,鱼、马、鹿、蝴蝶和鸟类以及万型图案(图门贺)等等。有些比较讲究的家庭还要绣帐幕,苫被单,有的地区姑娘出嫁时穿绿色的花鞋,以象征草原的兴旺。

 

找人才
千校人才小程序
找工作
万企岗位小程序
一键咨询
注册简历
查询
资料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