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在巴蜀地区传承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以渝中区为中心的重庆市是蜀绣流传的主要区域之一。
蜀绣源于周,兴于汉,盛于唐。蜀绣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广汉“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一具青铜塑像,留存在服饰上的龙纹,据清华大学中国丝绸服饰图案专家黄能福教授鉴定,所塑铜像为君王,服饰上的龙纹为刺绣。由此将蜀绣的起源追溯到了商周时期。蜀绣为丝织品上绣制产物,不易长时间保存,保存极好的也不过一二百年,因此蜀绣历史只能从相关历史物证和历史文献中查找推断。
蜀绣有自己独特的运针方法和刺绣技艺,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起源于川西民间的蜀绣,由于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影响,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人们把蜀绣的艺术风格概括为“严谨细腻的针法,淡雅清秀的色彩,优美流畅的线条,中国水墨画的格调”。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服饰和房屋装饰的审美需求持续增长,为适应新的形势,蜀绣传人不断创造着新的刺绣针法,努力将大量创新型的蜀绣作品推向国内外市场。经过长期发展,蜀绣的手工制作技艺日趋成熟,且自成体系,传承有序。
手工制作性质决定了蜀绣的每件作品在创作中都必须耗费工艺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产出比偏低,加之家庭作坊式传承手段的限制,致使蜀绣面临着后继乏人、技艺失传等问题,濒于危亡,急需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