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是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来制作的,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见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陕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陇东皮影等风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
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河北、北京、东北、山东一带的各路皮影唱腔,虽同源于冀东滦州的乐亭影调,但各自的唱腔分别在京剧、落子、大鼓、梆子和民间歌调的滋润之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流畅的平调、华丽的花调、凄哀的悲调不一而足。
我为什么选择锦州皮影戏呢?首先是因为我的出生地是辽宁,其次是我很喜欢锦州的人土风情。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皮影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皮影的制作程序大多相同,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先将兽皮处理,使皮革呈半透明,画上所需人物,经过雕刻、上色,便制成了生旦净丑等戏曲角色。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而皮影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联缀而成,以便表演时活动自如。
皮影戏在我国活跃了2000多年,作为曾经深受民间喜欢的娱乐活动,这门古老的手艺运用优美的造型、多姿的剪影、动听的唱腔和灯光渲染,陪伴无数人度过了欢乐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