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绪《诸暨县志》、民国《诸暨仁寿堂孟氏宗谱》等文献,南宋初年,孟子第48代孙孟德载择地夫概里(今诸暨应店街镇十二都村),后子孙繁衍,诗礼相传,蔚为大族。
“南孟祭礼”是浙江省诸暨市孟氏家族文化传承中具有研究意义的一个方面,是孟氏南支文化的重要载体。祭祀典礼发端于南宋,承袭了山东孟子祭祀典礼,并融合越俗,形成一定的制度和形式。
八百多年来,南孟祭祀典礼绵亘不绝,奉祭者多元,形式多样。宋时为四时专祀,明清时演变为春秋二祭和诞辰、忌辰祭。春秋二祭以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为祭期,祀典详备。1990年改为每年两祭,以孟子诞辰农历二月初二和忌辰冬至为期。
“南孟祭礼”仪程完备,有启户排班、起乐迎圣、三献礼、行五传礼等,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用传统礼乐等集中表现儒家思想文化,形象地阐释了孟子“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的思想。
“南孟祭礼”传承着孟子的核心思想,传扬了崇学仁善行孝的品行,形成了敦亲睦族、和谐相处的新风尚,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教育传播价值、民俗研究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社会和谐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