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在艺术的传承上,锦州皮影戏艺术也像其他古老的艺术门类一样,受到了巨大冲击,出现了后继乏人的濒危局面。为保护好这项传统艺术,2006年锦州市古塔区申报锦州皮影戏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成立锦州皮影学会,吸收更多的皮影爱好者参与传承皮影艺术,使锦州皮影戏重新焕发了活力。希望可以通过本次海报设计的形式来传承传统技艺“锦州皮影”,从而使锦州皮影文化被更多人所了解,所熟知。
锦州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最早可追溯到清代,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有四代传人。史料记载:“明末清初,皮影戏由关内传入,外地皮影艺人在锦传艺收徒,以此为业,凡农闲、庆丰、许愿、求雨、庙会、节日均有影事活动。”
明末清初,锦州古城西关关帝庙戏楼是皮影活动的集散地,许多外地流动的皮影艺人在此唱影传艺,培养了一批锦州皮影艺人。新中国成立后,锦州市在古城北门口成立了“曲艺团皮影队”,推动了锦州皮影戏的繁荣发展。一些农村皮影艺人纷纷入城,先后在北门口、南门外、三角地、站前、东大营等地组班唱影,十分兴盛,据史料记载,当时能搭班唱影的民间艺人有百余名。
锦州皮影戏的影人是用驴皮雕刻而成,再把涂了颜色镂雕玲珑的影人映照在影窗上,随着歌唱和音乐的伴奏来表演一定的故事情节,所以被人们称为“驴皮影”。皮影在造型上借鉴剪纸、木刻、版画等艺术形式,刀法细腻,色彩活泼典雅,各行当脸谱分明,表情生动,具有浓重的地域文化特色与较高的美学价值。
希望可以通过本次海报设计的形式来传承传统技艺“锦州皮影”,来引起更多的人对传统技艺“锦州皮影”的关注,让更多对传统技艺感兴趣的人了解皮影文化,从而使锦州皮影文化永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