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河南豫剧是我国古代艺术五大戏曲剧之一,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剧种。起源于河南省,因在建国后河南简称“豫”,所以称为豫剧。其产生于明末清初,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豫剧以不同的唱腔将历史经典故事唱的深入人心,将历史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豫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个发源于河南开封在中原地区土生土长的剧种,其影响力不容小觑,它不仅反映生活,贴近现实,同时还兼具故事性与艺术性,一部戏能演出一段悲欢离合。作为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豫剧也凭借着通俗易懂的唱词和演员抑扬顿挫、生动活泼的唱腔走进大众生活,它塑造出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深受大众喜爱。
豫剧的角色行当由生旦净丑组成,旦角又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等类别。其中花旦一角扮演的多为天真烂漫、性格开朗的妙龄女子,同时也有泼辣的中、青年女性,她们常常带点喜剧色彩,是豫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创作理念:吉祥物“小花旦”主要以河南豫剧的起源和发展为创作背景,以豫剧中活泼开朗的花旦一角为创作对象,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设计相互结合,进行创新创作。由于小花旦的设定是一个天真烂漫、性格开朗的年轻女孩形象,所以在衣服方面给她选用了粉色和青色的搭配,其中粉色代表着浪漫,甜美和纯真,象征着小花旦花一样的青春年华。而青色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颜色,在中国古代社会它便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器物和服饰常常采用青色。青更是一种底色,清脆而不张扬,伶俐而不圆滑,清爽而不单调。它代表着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同时也代表着小花旦的性格特征。
在小花旦的眼睛设计上为她选定了作为中式美特色之一、极具东方美感的丹凤眼型,让小花旦更具有东方特色;在眼影形态方面则参考了河南豫剧中的花旦形象,对其进行了一个稍微的改变和创作;眉毛形状上则为其选用了也是作为中国美特色之一的柳叶眉,但同时为了表现小花旦不气馁不服输的坚强个性,为她设计了一个上扬的眉尾;在发饰方面一部分参考了豫剧中花旦的形象,另一部分根据小花旦的年龄和其本人的性格去设定,为其添加了一些流苏和珠宝,以此突出小花旦周身洋溢着的青春气息,同时让小花旦的五官更为灵动;在衣服的花纹和图案方面采用了双色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创新设计,并绘制了一些酷似藤蔓的花纹,寓意着生生不息,万代绵长,象征着河南豫剧蓬勃不息的发展历程;在作品背景颜色上提取了角色设计中既有的色调,与之相呼应。在排版文字上选择了方正姚体,因其结合黑体的刚劲、扁平和宋体的规整、简洁,能更有力的通过文字表达情绪。
作品呈现采用了二维和三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设计创作,将小花旦拟人化,卡通化,与现代的IP形象设计相结合的同时也是希望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像这个作品跟随时代创新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更广泛的进入大众视野和生活,激发大众兴趣,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