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是一种丝竹加锣鼓的独特的民间音乐演奏形式,只流传于崇明。“牡丹亭”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相传,崇明民间艺人、“瀛洲古调派琵琶”大师王东阳在南京看到秦淮河上的彩船中坐着乐手边行边演奏的闲舒典雅场面,受到启发,回到崇明后,想仿制那种演奏场面,但由于崇明河港窄狭、弯曲,且河旁芦苇丛生,不宜行船演奏,于是他就制作了亭样牌楼仿船首,后接绢布做成的布篷长廊仿彩船,用竹杆分格由10人撑起,头尾各有一条彩色绳索由人牵引,让乐手在布篷长廊下边演奏,边缓缓行走,这种演奏形式被王东阳称为“旱船乐”。后来有一友人送王东阳一幅题为《国色天香数花魁》的牡丹图,王东阳想牡丹华贵、国色天香,被人们誉之为花王、花魁,“旱船乐”为别处所无,难道不是乐中魁首吗,再联想到明朝汤显祖写的《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相恋。
以上是该作品创作来源的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