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盘由桃木制作,运用传统的木雕工艺将传统的民俗纹样与现代的构成学科相结合,形成一个既有古典风格又与现代设计相接轨的一个作品。
木雕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熟,绘画、雕刻技术精致完美。唐代是中国工艺技术大放光彩的时期,木雕工艺也日趋完美。许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杰作,具有造型凝练、刀法熟练流畅、线条清晰明快的工艺特点,成为当今海内外艺术市场上的“宠儿”。清时代的木雕品题材,多见为生活风俗、神话故事,诸如吉庆有余、五谷丰登、龙凤呈祥、平安如意、松鹤延年等木雕作品,深受当时社会欢迎。清末至民国年间由于政府的腐败,国力的衰退,外强的侵略,民不潦生,木雕艺术从此衰落,艺人名家也只能沦为匠人糊口度日。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民间工艺得到了保护及挖掘,木雕也重新涣发出生命,涌现出一批国家级大师。他们的作品,工艺精湛,秉承传统,立意深远,讴歌时代,体现了大师们立足传统,锐意创新,直抒重获新生的胸怀和报效国家,知遇之恩的深情。木雕是以各种木材及树根为材料进行雕刻,是以传统雕刻工艺中的重要门类。木雕的历史非常悠久,现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雕是以各种木材及树根为材料进行雕刻,是以传统雕刻工艺中的重要门类。如今,手工木雕的传承则是出了些问题。一件简单的木雕,花上几天时间是很普通的事,而用机器只需数十分钟。同样一件作品,由于成本、价格差异太大,致使手工制作的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少。其次,正因为利润空间挤占了民间手工艺品的生存空间,在低成本的逼迫下,粗制滥造的手工木雕品比比皆是。手工木雕渐渐失去了它固有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处于社会文化的边缘。要想使木雕作品在市场中站住脚,就必须拿出无法大量机械制造的优秀艺术作品,
而桃木在我国民间文化和信仰上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几千年来,桃木就有镇灾辟邪只说,被称为神木。用桃木来做产品可以起到祈求平安的作用。桃木亦叫“降龙木”、“鬼怖木”,传说夸父追日,临死前将神木抛出化成了一片桃林,因此桃木成为用途最为广泛的驱邪制鬼材料,在中国民间文化和信仰上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桃木木质细腻,木体清香,中国最早的春联都是用桃木板做的,又称桃符,几千年来,桃木就有镇灾避邪之说,被称为神木。记载东南桃木枝避邪之说历史久远。辞源:“古代选桃木枝刻桃木人,立于户中以避邪。”至今民间还认为桃木制品可驱除鬼怪,辟邪。汉时,刻桃木印挂于门户,称为桃印。而桃则寓意长寿,给老年人祝寿,送上一盘寿桃,以表示祝老年人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