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河西宝卷,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河西宝卷是在唐代敦煌变文、俗讲以及宋代说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吟唱的俗文学。变文、俗讲和说经主要吸收和沿袭了敦煌佛经的结构,而河西宝卷则在继承的同时将之进一步民族化、地方化和民间化,使其成为中国民间讲唱文学的一种形式。2006年5月20日,河西宝卷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西宝卷的主要形式是讲唱过程中韵白结合,有说有唱,以"接佛声"为主要手段吸引听众积极参与演唱。白话是念卷人为了叙述故事情节、交待事件发展、铺叙人物关系、点明时间地点而采用的一种表演手法,河西宝卷主要流布于河西走廊的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嘉峪关市等大部分地区,具体来说:"武威地区的宝卷主要分布在偏远地区及山区一带:凉州区的中路乡、张义乡、上泉乡,古浪县的古丰乡、大靖镇、土门镇、干城乡、黄羊川乡,天祝县的朵什乡、西大滩乡";"张掖宝卷主要分布在:甘州区的碱滩镇、三闸镇、安阳乡、花寨乡、大满镇、小满乡、龙渠乡,山丹县的霍城镇、老军乡、陈户乡、李桥乡、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等地";"酒泉宝卷主要分布在:肃州区的红山乡、丰乐乡、银达乡、怀茂乡、西峰乡等地,瓜州县的踏实乡、布隆吉乡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