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江南丝竹是中国民族器乐合奏形式,起源于苏州,流行于宁、扬、杭、沪一带。其曲调优美淳朴、轻快明朗、绮丽优雅,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它以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为基本编制,技法丰富多彩。江苏和南京大多数民乐团、剧团云集秦淮区域。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江南丝竹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苏州市太仓市申报,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由南京市秦淮区所申报的市级非遗江南丝竹是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 我国民间丝竹音乐已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民间器乐音乐中的一个重要乐种,是我国民间管弦乐器最早的一种合奏形式江南丝竹乐曲的原始谱,大约来源于民间器乐小曲、民歌小调和器乐曲牌,经过历代前辈艺人不断精益求精地加工、改编和创造,逐渐发展成为艺术珍品,即名曲。江南丝竹的曲目很多,一般称之为“八大名曲”。江南丝竹表演可有三、四人以至十多人,在正式演奏时,可坐着、立着或行走着琴。最通常应用的基本调是“小工调”,有很少乐曲采用“正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