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肩,也叫披肩,是中国古代置于肩部的装饰织物,是中国汉族服装的重要特征之一。云肩常用四方四合云纹装饰,多以彩锦绣制而成,晔如雨后云霞映日,晴空散彩虹,因此被称为“云肩”。
云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其图象资料最早见于敦煌隋代壁画,已经中国化的观音菩萨身披云肩。在汉民族中盛行,至迟在唐宋时期,上层贵族社会服饰已经流行“五云裘”衣,云肩盛装了。隋唐时虽披在外来的菩萨肩上,却与本土文化道家思想关系密切;虽然来自外来民族服饰文化,却由于崇拜天的意识内因,化为我用,从而成为“天人合一”空灵恢宏的民族服饰文化典范。
云肩的款式多样,有对开云肩、四方云肩、串珠云肩、有领云肩与无领云肩等不同类型。早期的云肩大多形似两翼,分别位于肩头两侧,后来逐渐演变为围绕脖子一周的样式。云肩的图案取材广泛,涉及神仙、花草虫鱼、人物山水、吉祥符号或刺绣戏文故事等,并通过不同的元素图案来寓意不同的吉祥内容,多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