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就业/招聘小程序
咨询电话: 010-66083178(工作日8:30-17:30) 请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秀秀
010 -66083178
www.qxwq.org.cn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
内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
大赛作品详情

作品名称:非遗古渔雁
学校名称: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参赛队伍:非遗文化
队伍编号:203299
参赛学生:贾一琼  
指导老师:丑鑫  
投票日期:2024年10月08日 00:00->2024年12月05日 15:00
请在微信端进行投票。点此扫描二维码。

详细说明

非遗古渔雁,是一种特殊的打鱼人群体,他们的中文名称为“古渔雁”。这个群体主要聚集在辽河口海域的二界沟小镇,沿袭的是一种不定居的原始渔猎生计方式。他们像候鸟一样,随着季节的变化,在江河入海口的滩涂及浅海捕鱼捞虾,春来秋去,迁徙于陆路的江河入海口处,繁衍生息,因此被称为“古渔雁”。

古渔雁在几千年的迁徙生活中,饱尝了大自然风雨的洗礼和潮浪的淘练,形成了宝贵的、沉淀深厚的渔雁文化。这种文化以渔业文化为基础,包括古渔雁始祖崇拜、海神崇拜、龙王崇拜、祭祀和庆典以及渔具的起源和演变等内容。他们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以口述史的方式记述和反映了这一古老的人类文明,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古渔雁民间故事的内容涉及神话、祖先、生活故事、生产生活、地理环境、动植物热爱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渔雁生计特点和原始文化遗韵。这些故事在形式上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内容原始,较少发展和变化,但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地域与渔雁生计特色。

然而,由于生计的特殊性,古渔雁群体在我国历代社会都处于边缘状态,文献对其极少记载。加之近年来,这一生计方式在我国沿海及世界各海口区域多已中断,老一辈的古渔雁也相继离世,古渔雁民间文学濒临消亡。因此,辽河入海口二界沟尚存的古渔雁民间文学更显珍贵。

找人才
千校人才小程序
找工作
万企岗位小程序
一键咨询
注册简历
查询
资料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