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就业/招聘小程序
咨询电话: 010-66083178(工作日8:30-17:00) 请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秀秀
010 -66083178
www.qxwq.org.cn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
内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
大赛作品详情

作品名称:“漠境智耘”——仿生形态耦合AI决策的荒漠精准种植机器人系统
学校名称:山东理工大学
参赛队伍:所以爱会消失对不队
队伍编号:212252
参赛学生:孔祥瑞 王方怡  
指导老师:刘春香  
投票日期:2025年10月10日 00:00->2025年12月15日 00:00
请在微信端进行投票。点此扫描二维码。

详细说明
摘要
本项目聚焦沙漠生态修复领域的自动化种植需求,以研发高效沙漠植树专用设备为目标,创新设计了一款“钻孔-植苗一体化沙漠植树车”。该设备整合创新型复合钻孔机构、精准自动送苗机构、沙漠自适应驱动机构及智能光能蓄能机构,并搭载STM32F103主控芯片、远距离LoRa无线传输模块与高精度北斗/GPS双模定位系统,实现沙漠环境下全流程自动化植树作业。实验验证表明,该设备在沙漠松软地形中运行稳定、可靠性高,核心创新点“钻植协同一体化钻头”可省略传统设备二次定位步骤,种植效率提升35%以上;同时设备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整体尺寸优化为长620mm×宽310mm×高300mm,具备拆装便捷、维护成本低、工艺易量产的优势,有效推动沙漠植树从半机械化向全自动化升级,为大规模荒漠治理提供高效技术装备支撑。
 
关键词:沙漠植树,自动化设备,钻植一体化,双模定位,生态修复
 
项目概述
随着全球生态治理需求升级与智能装备技术迭代,机器人技术在农业及生态修复领域的应用逐步深化,智能化、高效化已成为荒漠治理装备的核心发展方向。在传统沙漠植树作业中,人工种植存在效率低(日均单人工种植不足200株)、劳动强度大、存活率受人为操作影响显著等问题;现有半机械化植树设备则需多步骤配合,存在二次定位精度差、对沙漠复杂地形适应性弱、能源补给困难等短板,难以满足大规模、高标准的荒漠绿化需求。在此背景下,仿生学设计理念与智能控制技术的融合,为突破沙漠植树装备技术瓶颈提供了关键路径,国内外科研机构均在积极探索适应极端环境的高效种植装备,推动荒漠治理装备向“无人化、一体化、低能耗”方向发展。
本作品为生态修复类智能机械装备,核心产品“钻孔-植苗一体化沙漠植树车”以高强度铝合金为主体框架,整体尺寸为长620mm×宽310mm×高300mm,重量控制在28kg以内,兼顾结构稳定性与沙漠地形通过性。设备核心由四大功能机构与一套智能控制系统构成:其一,创新型钻植协同机构,采用直流减速电机配合滚珠丝杠传动,驱动钻头实现“旋转钻孔-下降开瓣-植苗复位”连贯动作,通过机械限位环与离心式开合结构设计,确保钻头在钻孔阶段闭合(提升钻孔效率)、植苗阶段精准开瓣(避免损伤苗根);其二,高精度自动送苗机构,采用同步带传动配合红外对射传感器,实现树苗(直径5-8mm、高度150-200mm)精准输送至导向管,送苗误差控制在±2mm内,且具备缺苗自动报警功能;其三,沙漠自适应驱动机构,搭载四驱电机配合防滑履带轮组,通过差速转向技术实现直线行驶与灵活转弯,在沙丘坡度≤15°的松软沙地中行驶平稳性提升40%;其四,智能光能蓄能机构,采用丝杠传动控制可折叠式单晶硅太阳能板(展开面积0.8㎡,光电转换效率≥22%),可根据光照角度自动调节仰角(0-60°),配合12V锂电池组实现能源循环利用,满足设备连续8小时作业需求,践行绿色低碳设计理念。
在控制系统方面,设备搭载STM32F103主控芯片,集成远距离LoRa无线传输模块(通信距离≥1km)与北斗/GPS双模定位系统(定位精度≤10m),可通过远程终端下达种植指令,自动规划作业路径,实时反馈设备位置、剩余电量及种植数量等信息,真正实现“无人值守、全流程自动化”种植。该设备主要应用于沙漠、戈壁等干旱地区的造林作业,可一次性完成“定位-钻孔-送苗-植苗-覆沙”全流程,相较于传统植树车省去二次放苗定位环节,单株种植时间缩短至15秒以内;同时模块化设计使设备维修更换部件时间减少50%,生产成本较同类型自动化设备降低20%,为大规模沙漠植树提供高效、经济、环保的技术解决方案,对推动荒漠治理产业化、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找人才
千校人才小程序
找工作
万企岗位小程序
一键咨询
注册简历
查询
资料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