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发背景
在国家 “智能家居产业创新发展”政策推动下,家庭及小型办公场景对 “高效、便捷、低门槛”清洁设备的需求持续增长。团队走访调研发现,传统清洁方式存在三大核心痛点:一是人工清扫耗时费力,100㎡家庭清洁平均需1.5小时,且床底、沙发底等低矮区域难以覆盖;二是传统清洁设备操作门槛高,老人、儿童难上手,且需手动调节吸力、更换配件;三是清洁效果不稳定,人工清扫易遗漏死角,普通扫地机器人常因避障差、路径乱导致碰撞家具。为解决这些痛点,团队研发 “多功能移动式地面清扫机器人”,旨在通过智能化、自动化技术,降低清洁门槛,覆盖全场景清洁需求,推动家庭清洁从 “人工主导”向 “智能自主”升级。
二、结构组成
(一)核心机构
- 清扫执行机构:由 “主刷+边刷+吸尘风扇”组成,主刷采用倒钩式防缠绕设计,配合五级齿轮减速器实现100r/min稳定转速,可剥离毛发、聚拢杂物;双侧边刷贴墙旋转,清理墙角缝隙;吸尘风扇搭载20kPa风压电机,确保杂物高效吸入尘盒。
- 移动驱动机构:采用 “双直流驱动轮+万向轮”组合,驱动轮通过STM32主控芯片控制转速,实现X轴、Y轴直线移动;万向轮支持360°自由转向,配合差速算法完成旋转调头,适配桌椅间隙等狭窄区域。
(二)关键系统
- 多传感器感知系统:集成E18-D80NK红外避障传感器、HC-SR04超声波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电量传感器,实时采集障碍、温度、电量数据,为避障、故障保护提供依据。
- 智能控制系统:以STM32F103C8T6单片机为核心,搭配APP交互模块,支持 “本地按键+远程APP”双端控制,可实现路径规划、吸力/水量调节、定时清扫等功能。
- 自动充电系统:含红外定位模块与超薄贴墙充电座,当电量低于20%时,机器人自动识别充电座位置,完成对接充电,充满后可断点续扫。
(三)基础框架
机身采用 “ABS工程塑料+铝合金”复合结构:外壳为ABS塑料,表面磨砂处理防刮花;底座框架为铝合金型材,承重达5kg,兼顾轻量化与结构稳定性。
三、功能特点
- 精准清洁无死角:依托多传感器融合与路径规划算法,清洁覆盖率达95%以上,对直径≥0.5mm的颗粒杂物清理率98%;主刷防缠绕设计使毛发缠绕故障率≤2%,解决宠物家庭清洁痛点。
- 场景自适应调节:自动识别地面材质,木地板区域自动减少拖布水量、调至中吸力;地毯区域提升吸力至5000Pa、暂停拖地;沿边区域切换 “边刷贴墙模式”,清除墙角积尘,无需手动干预。
- 低门槛易操作:机身仅3个核心按键,APP界面可视化地图操作,点击房间即可分区清扫,首次使用1分钟内可上手;支持童锁功能,长按3秒激活,防止儿童误触。
- 低噪节能长续航:运行噪音≤60dB,卧室、书房使用不扰民;搭载5200mAh锂电池,单次充电续航120分钟,可覆盖150㎡区域,10㎡房间清洁仅需8分钟,效率是人工清扫的3倍。
- 多场景适配:目前已适用于家庭、学生宿舍、小型办公室等场景,未来可拓展至宠物店、奶茶店等商业场景,兼顾家用与轻商用需求。
四、使用说明
- 场地准备:清理地面大型杂物,确保充电座靠墙放置,两侧0.5m、前方1.5m无遮挡,连接充电座电源(指示灯常亮)。
- 开机启动:将机器人放于充电座,长按电源键3秒开机(绿色指示灯常亮),首次使用需在APP中完成配网。
- 模式选择:通过机身 “模式键”或APP选择清扫模式——“全屋清扫”、“分区清扫”、“定点清扫”。
- 清洁监控:APP实时显示清洁进度,若遇故障,机器人会报警并推送故障提示,用户可暂停清理后重启。
- 结束维护:清洁完成后,机器人自动回充;用户需取出尘盒倾倒杂物,冲洗滤网,清洁主刷与边刷毛发;长期不使用时,充满电后关机,每3个月补充充电1次。
五、核心技术
- 多传感器融合避障技术:结合红外传感器与超声波传感器,搭配PID算法,实现 “10cm提前减速、5cm紧急停机”,透明玻璃、数据线等低矮障碍识别准确率达95%,碰撞率较传统机型降低70%。
- 智能清洁控制系统: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集成路径规划算法,可自动规避已清洁区域,避免重复清扫;支持吸力/水量自适应调节,通过地面压力传感器实时反馈材质数据,动态调整参数,确保清洁效果与设备保护平衡。
- 自动回充与断点续扫技术:采用红外定位+地图坐标记忆,机器人通过充电座红外信号精准对接;电量低于20%时自动回充,充满后根据地图记忆返回断点继续清扫,无需重新开始。
六、产品优势
相比传统清洁设备,该机器人优势显著:
对比手动拖把/扫帚:自动化程度高,无需弯腰费力,清洁效率提升3倍,且无清洁死角;
对比卧式吸尘器:无需手动推拽,可自主避障,续航更长,且支持拖地功能,一机两用;
对比高端扫地机器人:价格更亲民,操作更简单,无复杂参数设置,适配老人、儿童等全人群;
对比商用清洁设备:体积小,可进入低矮区域,噪音低,适合家庭等安静场景,且维护成本低。
此外,产品还具备科普价值,用户可通过APP查看清洁路径、传感器工作原理,潜移默化了解智能控制技术,实现 “清洁+科普”双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