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就业/招聘小程序
咨询电话: 010-66083178(工作日8:30-17:00) 请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秀秀
010 -66083178
www.qxwq.org.cn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
内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
大赛作品详情

作品名称:花生联合收割机
学校名称:沈阳工学院
参赛队伍:花生联合收割机zhang
队伍编号:212544
参赛学生:张峰 张喜悦 张恩铭  
指导老师:周莹 黄世凯  
投票日期:2025年10月10日 00:00->2025年12月15日 00:00
请在微信端进行投票。点此扫描二维码。

详细说明
花生联合收割机作品简介
 
一、作品背景与问题导向
 
我国是花生种植大国,种植面积超7000万亩,但传统花生收获长期依赖“人工挖掘-晾晒-摘果-清选”的分段式作业,存在三大核心痛点:一是人工成本高,每亩需3-5个劳动力,且老龄化劳动力难以适应高强度劳作;二是作业效率低,传统机械单日作业仅10-15亩,错过最佳收获期易导致花生霉变、落果;三是损失率高,分段作业中挖掘漏果、摘果破损率超8%,造成显著经济损失。
 
针对上述问题,本团队研发的“多功能花生联合收割机”,实现从“土壤挖掘”到“净果收集”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旨在破解花生规模化种植的收获瓶颈。
 
二、核心技术与创新亮点
 
(一)一体化作业技术,突破流程壁垒
 
设备集成“挖掘-输送-摘果-清选-集果”5大核心模块,采用“前置挖掘铲+链式输送机构+柔性摘果辊+双风道清选”的串联设计:
 
• 挖掘铲采用弧形仿生结构,入土角度可根据土壤硬度自动调节(调节范围15°-30°),减少土壤阻力的同时,将漏挖率控制在2%以内;
 
• 摘果辊选用橡胶包裹金属辊,表面凸起间距精准设计为3cm,既避免花生壳破损,又确保摘果效率达98%以上;
 
• 双风道清选系统通过“初筛除土+二次风选除叶”,净果含杂率低于1%,无需后续人工分拣。
 
(二)智能控制技术,适配复杂场景
 
1. 工况自适应调节:搭载土壤湿度传感器与花生成熟度识别摄像头,实时检测田间环境——当土壤含水率高于25%时,自动降低挖掘速度并增大输送链张力,防止泥土黏连;当识别到未成熟花生占比超10%时,触发声光报警提醒调整作业区域。
 
2. 远程监控与操作:通过手机APP实现“作业数据可视化”(单日作业面积、油耗、损失率实时显示),支持远程启停、故障诊断,解决传统机械“需专人跟机”的痛点,单人可同时管理2-3台设备。
 
(三)轻量化与通用性设计,降低应用门槛
 
• 设备整机重量仅1.2吨,采用“模块化可拆卸”结构,可适配50-80马力拖拉机牵引,无需额外改装,中小型种植户可直接使用;
 
• 支持行距调节(40-60cm可调),兼容我国北方垄作、南方平作等主流种植模式,打破传统收割机“单一行距适配”的局限。
 
三、性能指标与应用价值
 
(一)关键性能优势
指标 传统分段作业 本作品 
单日作业效率 10-15亩 50-60亩 
综合损失率 8%-12% ≤2.5% 
每亩人工成本 80-120元 ≤15元 
净果含杂率 5%-8% ≤1% 
 
(二)经济与社会价值
 
1. 降本增效:以100亩花生种植户为例,使用本设备可减少人工成本约1万元,缩短收获周期3-5天,避免因延误收获造成的每亩50公斤产量损失,综合增收超1.5万元。
 
2. 推动规模化种植:设备作业效率提升4-5倍,降低花生种植的“收获门槛”,助力小农户向规模化种植转型,契合国家乡村振兴中“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3. 绿色节能:采用轻量化材料与优化传动结构,每亩作业油耗仅0.8L,较传统机械降低30%,减少农业生产碳排放。
 
四、发展规划
 
短期(1-2年):优化设备细节,开展小批量试产,在山东、河南等花生主产区建立5-8个示范基地,收集用户反馈迭代升级;
中期(3-5年):完善产业链合作,与拖拉机厂商联合开发“一体机”,拓展油菜、大豆等作物的适配功能,实现“一机多用”;
长期:推动技术标准化,参与制定花生联合收割设备的行业标准,助力我国农业机械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找人才
千校人才小程序
找工作
万企岗位小程序
一键咨询
注册简历
查询
资料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