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语儿”寓意剪刀在纸上的裁剪如同在诉说故事,传达出剪纸艺术以纸为载体,用剪刀讲述故事、传递感情、传承文化的特质。
在文化自信成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正面临“传承断层”与“活化不足”的双重挑战。剪纸艺术虽受众基础广泛,但传统传播形式单一、与现代审美和生活场景脱节,导致年轻群体认知度低,难以形成可持续的文化影响力与商业价值。
与此同时,IP化已成为非遗“破圈”的关键路径。通过具象化、人格化的IP形象,能让抽象的非遗技艺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的文化符号,有效连接传统与现代、非遗与大众。然而,当前多数剪纸类IP存在形象同质化严重、文化内核挖掘不深、缺乏场景适配性等问题,未能真正实现“让非遗走进日常”的目标。基于此,为“剪语儿”打造专属非遗剪纸IP形象。
剪纸作为中国最具群众性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技艺本身,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审美情趣与民俗情感。剪纸的文化起源可追溯到汉代“金银箔剪刻”技艺,后随造纸术普及逐渐走向民间,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剪纸不仅是视觉艺术,更与民众的生活仪式、信仰观念深度绑定,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