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工艺品以及奢侈品的需求也在日益提高。在中国玉身上带着神秘的色彩,自古掌祭祀大权者,多用珍贵的美玉制作祭器。玉器上雕饰着人们想象中神的形貌,甚至刻绘极具深义的符号。古人们希望借玉器特有的质地、造形、花纹与符号,产生感应的法力,与神和祖先交流,汲取他们的智慧,获得福庇。因此,玉成为人与神之间交流的媒介,成为了古代神权的象征。受古人影响,现在的人认为,佩戴玉石可以驱邪避灾,常将玉石与佛像结合,佩戴佛像玉雕以求平安顺遂。古代最讲究地位高低,礼仪尊卑。古代以玉作礼器,称为瑞器,用于朝聘,计六种,故名"六瑞"。《周礼·春官》载:周制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六瑞形制大小各异,以示爵位等级之差别。《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 方。不同等级用不同形态的瑞器,是尊礼也是尊王权的表现。因此,玉其实也象征着礼制和不可违背的尊贵权威。
除了玉,竹子也有着不一般的中国传统文化含义,竹子四季常青象征着顽强的生命、青春永驻;竹子空心代表虚怀若谷的品格;其枝弯而不折,是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生而有节、竹节必露则是高风亮节的象征。竹的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竹是中国美德的物质载体,是君子的象征,为无数仁人志士喜爱,古今文人墨客对竹充满了赞美,留下了大量的咏竹诗和竹画。中国人最早的竹情节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之后,竹从一种文化意义演变到了一种民俗的意象,例如“竹报平安”常用来祝福平安吉祥。国画中的竹常以水墨表现竹的形象与气韵,墨竹画在写意花鸟画中占有重要位置,其笔墨特征是以书入画、骨法用笔,画竹要“成竹在胸”,才能在运笔用墨时挥洒自如,表现出竹的神韵与气节。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承久远,在国际上是非常富有盛名的礼仪之邦,而我国以农立国,民以食为天,在餐桌上的礼仪更是讲究,其中餐具的文化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餐具文化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一个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状况,展现出一个民族的特质和精神追求。
因此,当着三者相互交融,进行组合之后的产品,在拥有了玉的尊贵,竹的气节和器具的朴素后,更具一番特别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