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扇(宫扇、纨扇)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是传统工艺品及艺术品,扇面上常绣以山水花卉,款式争奇斗艳。团扇在奈良时代由唐朝传入日本。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当时,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
团扇的历史起源:
1、于两汉兴起。从历史考究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在西汉成帝时期,汉成帝独宠赵飞燕,嫔妃班婕妤回想起赵飞燕进入宫中之前,汉成帝对自己的宠爱,难免会产生寂寥的感觉。班婕妤摇扇时,每逢秋风起,都会使用团扇比作自己,并创作《团扇歌》抒发自己的心情,可以看出,在这个历史阶段,团扇与女子之间多就开始产生紧密的联系,也为后续的团扇文化发展和大家闺秀之间解不开的幽怨埋下了伏笔,在文人骚客笔下,团扇也逐步发展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宠的艺术象征。
2、于两晋隋唐逐步演变。在晋朝,随着三国时期战乱的结束,士大夫阶层重新成为社会上的上流阶层,团扇作为身份的象征之一,开始重新兴起,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加入新的文化艺术内涵,在晋朝,更是有权臣王珉使用团扇与嫂婢传情的故事,在东窗事发之后,嫂婢更是创作了《团扇郎歌》作为传情的诗词,这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名的情歌之一,时至今日,该诗词也是象征美好爱情的经典诗词。可以看出,团扇在文学发展史上,象征“悲情”和“唯美爱情”的意象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