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且具有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数千年来,产生了灿若群星的书法家和浩若烟海的书法作品。中国书法对日本、韩国、朝鲜、越南、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影响很大,它为人类的艺术宝库增加了财富。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缘何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从书法的历史流变可以看出,每一时期的书法家们不断的继承、创新、发展书法艺术是其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面对书法的创新,必然会产生出新的思维、新的意识和新的方法。本文从如何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以及怎样解决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个方面谈一下对书法艺术继承与创新的理解与思考。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在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的类文字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非现人能识别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紧接着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区别于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接着有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有二十四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二里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这里曾发现过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字,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这使得文明向前又迈进了一大步。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于形象某个具体事物。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