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背景
① 春秋越王勾践剑,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望山楚墓群1号墓出土,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被誉为“天下第一剑”,作为越王勾践众多剑中的“自用剑”。
越王勾践: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槜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 [1] 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越王勾践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为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促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公元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中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迁都琅琊(今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山附近),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因其“卧薪尝胆”的典故,勾践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
② 曾侯乙编钟,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是至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雄伟、最庞大的乐器,被誉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曾侯乙编钟拥有迄今所知最为完整的周代乐音系列及其乐律称谓体系,同时,作为礼乐之器它还蕴含着丰富的礼乐文化思想,是公元前5世纪中国文明的一个璀璨的缩影,是中国先秦社会的文化符号,是中国青铜时代巅峰的艺术精品,是人类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③ 武汉沦陷,1938年10月中旬,武汉外围的军事状态日趋紧张,南北两路日军,已陆续接近武汉。国民政府统帅部见武汉三镇屏障尽失,敌军兵临城下,决定按原定计划实施,放弃武汉。25日中午,日军到达汉口,26日午后汉口全线陷落,日军从宾阳门突人了武昌城,随之在城门上插起了日本旗。27日15时40分,日军攻占了汉阳。至此武汉三镇全面陷落。广州、武汉相继失守,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相持。武汉武汉沦陷到抗战胜利,武汉三镇人民在日寇铁蹄下,整整遭受了7年的蹂躏和苦难。
二、设计思路
从1840-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从此,中国门户洞开,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九一八事件日军侵华战争,十四年抗战,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百余年卧薪尝胆如同当年越王勾践一般,如今中国已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军事,外交,科技等一系列方面上中华民族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重新站了起来,“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会在“奇迹”编钟奏响的凯旋之音下得以实现。
思想:以人为鉴知得失,以史为鉴知兴替。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传承至今,历久弥新,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前人为我们铺下的路,勿忘历史,吾辈自强,沉睡在博物馆的“遗产”将会由我们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