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就业/招聘小程序
咨询电话: 010-66083178(工作日8:30-17:30) 请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秀秀
010 -66083178
www.qxwq.org.cn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
内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
大赛作品详情

作品名称:凤阳花鼓
学校名称:天津艺术职业学院
参赛队伍:贫民窟的艺术家
参赛学生:李敬文  
指导老师:王慧  

详细说明
凤阳花鼓是安徽省凤阳县的曲艺。 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打花鼓、花鼓小锣,是安徽地区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流行于明清时期,最初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音节凄婉,令人神醉”(《扬州画舫录》),内容多是“状家室流离之苦”(《清稗类钞》)。由于它的起源背景和它悲凄的唱词内容,它一度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 2006年,凤阳花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凤阳花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也是皖东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凤阳花鼓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但凤阳花鼓艺术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凤阳花鼓艺术的影响范围比较广,知名度较高,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凤阳花鼓艺术形式具有多样性,融合了舞蹈艺术、民歌艺术以及曲艺艺术等,属于一门综合性艺术。 在我国漫长的文化发展史中,诞生了以凤阳花鼓为代表的优秀传统艺术文化。随着时代发展,凤阳花鼓已经成为安徽省的文化品牌代表,更是整个皖东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斗转星移,王朝更迭,凤阳花鼓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与形式,蕴含了人民群众在不同时期对生活的思考。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由于自身的独特性,它承载着不同形态的功能,但也始终与特定时期的文化、经济息息相关。如今凤阳花鼓已经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显示出了勃勃生机。 尽管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浩如繁星,但是凤阳花鼓艺术也绝对是其中星光璀璨的那一颗。因为它始终扎根于人民群众,厚重的历史底蕴使得这项艺术进发了超乎寻常的生命力。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王朝兴衰,了解底层民众,甚至了解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当今时代,是科技爆炸的信息化时代,再加上申遗成功的巨大知名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到这一门艺术。不断扩大的影响力,不断增加的研究凤阳花鼓艺术的专业人士,都极大的促进了凤阳花鼓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找人才
千校人才小程序
找工作
万企岗位小程序
一键咨询
注册简历
查询
资料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