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就业/招聘小程序
咨询电话: 010-66083178(工作日8:30-17:30) 请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秀秀
010 -66083178
www.qxwq.org.cn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
内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
大赛作品详情

作品名称:笔墨下的世界
学校名称:西安思源学院
参赛队伍:砚出必行
参赛学生:孙瑞瑞  
指导老师:胡潇  

详细说明

笔、墨、纸、砚合称“文房四宝”,这是一般人所熟知的。但“文房四宝”这一名词的起源,却很少有人注惫意,原来它是起源于徽州,徽州宋时就兴建了四宝堂。《徽州府志》和《歙县志》都在古迹门里列有四宝堂的名字,说是“在府治,宋建,以郡出文房四宝为义”。其实要说徽州具备这四者而且都超过别处
的产品,那是有些夸大的。宋朝叶梦得《避暑录话》就说过:“世言歙州有文房四宝,谓笔、墨、纸、砚也。其实三耳,歙本不出笔。”"那么歙州具有“文房四宝”的说法是怎样来的呢?现在把这四者在徽州的情况约略地分别谈谈。

歙砚并不出产于歙县而是出产于婺源。婺源现在已经划归江西,但过去却一贯属属于徽州,徽州从唐初到宋朝中叶以前都叫歙州,歙砚就因此得名。过去曾经有人误会,说歙砚产在歙县狱井里,乾隆《歙县志》指出这是一种荒唐的说法。错误的来源是由于俗语把坑叫作井,石之腴美者叫作肉,肉和狱徽州是同一个声音,肉井本来是说腴美的石坑,后来却被误会为狱井了。

到了今天可能又有人会怀疑,婺源既已划归江西,那末今天谈安徽的文物,是否应该把歙砚仍然算在里面呢?我觉得这是可以的。其原原因是:1,我们谈的是历史而不是今天的情况,2,歙砚虽产于婺源而聚于徽城,这里有府学,有贡院,是六县士子集会的地方,就必然是徽州各种文具集中的地方。3.南唐在歙州设置砚务官,李少微以制砚名工担任这个职务,他还教会了许多工人如周全等。这就说明歙县是一个歙砚的制造场所。那么,我们今天还把歙砚作为徽州的特产是确有理由的。唐朝开元年间,婺源有个姓叶的猎人,追捕野兽到长城里,看见一些石头积垒着像堡垒似的,有些很是莹洁可爱,就带了一块回来,粗粗地制成砚台。几代以后,叶氏子孙拿去送给县令,县令觉得很好,访砚工雕琢完成,果然温润异常。歙砚从此就闻名了。所以这一珍贵文物的发现,完全是劳动人民的功劳。产石的地方叫做龙尾山,因为石的纹理像丝罗似的,也做罗纹山,又称砚山。在婺源县东南一百里,西连武溪。《一统志》说:其品有五,一上眉子石有七种,二外山罗纹有十三种,三里山罗纹有一种,四金星有三种,五驴坑有一种,大抵以青色绿晕多金星者为上。旧府志又说是有刷丝石、枣心石、小斑纹、粗罗纹、细罗纹、瓜子纹,然惟出深溪者为上。宋无名氏著《辨歙石说》所列砚的品类有二十多种,独称细罗纹一种是砚的奇材。徐毅《歙砚辑考》又说:眉子坑、罗纹坑并产于罗纹山,二者俱隹,而罗纹稍逊于眉子。各种说法不同,足见金星啦,罗纹啦,眉子啦,都不过各从其所好罢了。

一般论砚的都以端砚为冠,歙砚次之。宋朝欧阳修却以为龙尾远出端溪上,理由是端砚发墨的十无一二,只是比较好看而已,而歙砚则大部分都发墨。的确,若从实用的角度来较量二者,歙砚是确然胜于端砚的。他还说:其石理微粗,以手摩之,索索有锋铓者尤佳,更是从实用观点出发的了。

歙好在哪里呢?《洞天清禄集》说:细润如玉,发墨如泛油,并无声,久用不退锋,这几句话是可以包括无遗的。蔡君谟有题歙砚诗:玉质纯苍理致精,锋铓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苏东坡《龙尾砚歌》有句云: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于石。足见歙砚是多么可贵了。

《辨歙石说》里还这样说着:祁门县出细罗纹石,酷似泥浆石,亦有罗纹,但石理稍慢不甚坚,色淡易乾耳。又说歙县出刷丝砚甚好,但纹理太分明,无罗纹,间有白路白点者是。这样看来,歙县、祁门也曾出产过砚材,但质量不够好数量也不够多,现在就泯没无闻了。

找人才
千校人才小程序
找工作
万企岗位小程序
一键咨询
注册简历
查询
资料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