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木偶艺术是借助木偶为表演媒介的。木偶是如何产生的,迄无定论。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奴隶陶俑(商代,前16世纪初至前11世纪),春秋、 战国(前770-前221)有了木俑(其中包括部分“乐俑”)。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发掘出的乐俑、歌舞俑,工艺、种类和造型水准较前朝又有很大进步。这便是最初的木偶,它经历了一个由工艺到表演的变化过程:由祭仪而成了喜庆娱乐活动的一种方式。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
2006年5月20日,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