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本次设计选取了盖州皮影作为主要内容,目的在于传承中国非遗文化,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潮流,重回大众视野。设计作品以文化创意设计的表现形式,结合古代画报风格和色彩风格进行创新设计。
以“辽宁皮影画报”为主题的海报设计结合了中国传统艺术工艺,将皮影文化融汇在平面设计中,尽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韵。在传统人物设计上,因为皮影本身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所以我保留了传统皮影的造型特征以及纹样含义,传统文化元素中的“型”、“意”“神”三点概念,分别对应成皮尔斯对符号进行的三种分类,基于皮尔斯对符号分类的定义,既可以为传统文化元素的符号提取提供指导方向,也为最后设计实践中传统文化元素“型”、“意”“袖”的最终视觉表现提供理论基础,并对其进行文化传播。画报展示着人类智慧的足迹。在设计中不仅仅注重主体,还在设计中强化各部分的融合与贯通,如对图形、文字在画报版面中的构成。节奏、层次以及时空的把握,均有各具风格特点的展开。以及对古代画报气息的尊重,一方面努力适应普通读者的需求,淡化电脑化和商业化的痕迹,另一方面追求返璞归真的书卷韵味和文化气质。在设计的时候还应开拓设计思路,学习外来的先进设计理念。画报的个性要以功能和审美的结合。
在画面设计中,注重色彩融合与色彩搭配,运用不同色彩突出画报鲜明特点。画报主题字颜色运用书法字的形式,将皮影与笔墨纸砚结合一体,体现中国文化的团结性和包容性,使文字与皮影人物紧密结合,体现着画报的整体性。在主题下方设计镂空剪纸,体现了中国文化是一体的,需要共同传承,同时也突出了皮影的设计原料就是纸,是手艺人让他们富有生命、附以灵魂。剪纸下端是画有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幕布,与主体相应,体现着中国优秀传统品质,体现着皮影手艺人并非浪得虚名,而是高洁志士,寓意文祥。结合了古代的精神和思想,突出传承的观点。展现出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质,升华为无限之美。
皮影人物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警醒着人们应当时刻注意文化传承,发扬和保护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这样一脉相承、代代相传的传承,才能使得中国文化灯灯相续、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