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就业/招聘小程序
咨询电话: 010-66083178(工作日8:30-17:00) 请登录 注册
建贯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认证标准
71.6% 大学生关注的命题:AI 来袭,“孔乙己的长衫” 该如何穿稳?
发布时间:2025-10-30

一、当 AI 敲开招聘会,“长衫” 突然硌得慌?

“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脱不下的长衫。” 鲁迅笔下孔乙己的窘迫,在 2025 年的就业市场有了新注解 —— 当字节跳动给 AI 相关专业硕士应届生开出 4-6 万 / 月的高薪,当数据分析师岗位缺口突破 200 万,71.6% 的大学生却在焦虑:我的 “长衫” 能抵得过 AI 的算法吗?

上周某 211 高校招聘会现场,会计专业的张同学盯着企业招聘屏发呆:曾经趋之若鹜的出纳岗,如今标注着 “需熟练运用 AI 财务机器人”;而她苦练四年的 Excel 技巧,早已被自动记账系统取代。这种冲击并非个例:AI 能在 0.3 秒生成策划案,能批量处理法律文书,甚至能模拟基础编程 —— 那些被视为 “长衫” 标配的基础技能,正在被技术快速消解。

更扎心的是信息茧房制造的错觉:短视频里满是 “AI 时代年薪百万” 的神话,现实中却是 1222 万应届生与 1 亿岗位缺口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就像网友自嘲:“孔乙己还在纠结站着喝酒丢不丢人,我们已经要和 AI 抢酒碗了。”

二、别慌!“长衫” 的真正价值从不是布料本身

当我们抱怨 “长衫” 沉重时,或许搞错了它的本质。央视网早就点破关键:学历的价值从不是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而是赋予人突破局限的能力。AI 来袭反而让这份价值更加清晰 —— 真正的 “稳”,不是靠学历标签护体,而是用知识内核给 “长衫” 加防弹层。

那些穿稳 “长衫” 的人,都在做这两件事:

1. 把 “基础款” 改成 “定制款”:某师范院校汉语言专业的李同学,没有困在 “教师编独木桥”,而是利用专业功底深耕 AI 提示词写作,帮企业优化大模型输出内容,如今兼职收入超主业。她的秘诀是:用文学素养解决 AI 的 “表达生硬” 问题,让学历优势与技术需求精准匹配。这恰是数据科学专业的核心逻辑 —— 当全球数据总量 2025 年将达 175ZB,懂技术更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永远稀缺。

2. 让 “长衫” 适配新赛道:郑州大学毕业生靠 “收破烂” 月入五位数的案例刷屏时,很多人只看到 “脱下长衫” 的勇气,却没注意她用数据分析优化回收路线、靠新媒体运营扩大客源的操作。就像海外留学生包下山头搞农业,用物联网技术监控作物生长,这哪里是 “脱长衫”,分明是给 “长衫” 绣上了技术补丁。

一项针对企业招聘需求的深度调研更具启发:企业真正欢迎的,是兼具思辨能力、综合素质和一技之长的毕业生。AI 能替代流程化工作,却抢不走 “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 - 创造价值” 的核心能力 —— 这才是 “长衫” 最该有的底色。

三、三大实操指南:AI 时代穿稳 “长衫” 的正确姿势

与其焦虑 “被 AI 取代”,不如主动与技术共舞。结合 2025 年行业趋势,这三条路径已被验证可行:

1. 打造 “AI+X” 复合技能树

不必盲目转专业,但一定要给主业加技术 buff:

• 文科生:学 Python 基础 + AI 内容工具(如 Midjourney、GPT-4),传媒专业可主攻 AI 视频脚本生成,法学专业深耕智能合约分析;

• 理科生:在专业基础上补充大模型微调、向量数据库应用等前沿技术,参与校园 AI 创新项目,简历上的 “模型训练经历” 比十次实习更有分量;

• 通用技能:掌握 Prompt 工程(提示词设计),这是让 AI 成为 “助手” 而非 “对手” 的关键,目前头部企业相关岗位起薪已达 1.5 万 / 月。

2. 打破 “职业体面” 的思维枷锁

“长衫” 的尴尬,往往源于对 “体面工作” 的执念。当 “家庭卫生管理师”“AI 训练师” 等新职业兴起,我们该更新职业观了:

• 拒绝 “非办公室不进”:学环境工程的同学,加入智慧环保创业团队,用传感器和 AI 算法监测水质,比坐办公室更能发挥价值;

• 拥抱 “技能变现多元化”:外语专业学生既能做 AI 翻译校对,也能运营跨境直播账号,把语言优势转化为复合收入;

• 记住胡锡进的提醒:大学生竞争简单劳动岗位,本质是经济潜力未充分挖掘,但主动用知识赋能传统行业,恰恰能创造新机遇。

3. 建立 “终身迭代” 的成长思维

35 岁 “就业门槛” 的焦虑提醒我们:“长衫” 若一成不变,迟早会被时代淘汰。不如践行这两个习惯:

• 订阅行业 AI 动态:关注 CSDN 等平台的技术趋势分析,每周花 2 小时学习新工具(如实时流数据处理技术);

• 积累 “不可替代经验”:参与基层实践项目,比如用 AI 帮乡村合作社做电商数据分析,这些带温度的落地案例,是 AI 永远无法复制的。

四、结语:“长衫” 从来不是枷锁,是铠甲的雏形

当我们纠结 “穿不穿长衫” 时,或许该听听教育领域专家的观点:“教育的目的不是保证成为‘人上人’,而是赋予在任何境遇中活出价值的能力。” AI 来袭不是要剥走我们的 “长衫”,而是逼着我们把它打磨成更合身的铠甲 —— 既能用学历打底,又能靠技术加持,还能凭创意破局。

毕竟,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那些在 AI 浪潮中站稳脚跟的人,从来不是脱下了 “长衫”,而是让 “长衫” 长出了适应时代的翅膀。现在开始打磨你的 “技能铠甲”,未来的你定会感谢今天清醒的自己。

来源:万企千校平台

找人才
千校人才小程序
找工作
万企岗位小程序
一键咨询
注册简历
查询
资料下载
返回顶部